第六十一章 勞工生靈塗炭 山本欲擒喬虎(一)(第1/3 頁)
♂
日本人在李家峪煤礦開礦以後,很快就完成了礦區的改造,先後擴建成了四個豎井區和一個斜井區,井下作業基本都是依靠人工,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採煤裝置,只有電鑽,鐵鎬、鐵鍬、煤筐和斜井區的馬車。規模很快擴張到了一千多人。
井下的基本作業規程都是利用電力絞車運送罐籠到井下,所有勞工都是乘坐罐籠下井。勞工們下到井下以後,開始完成鑽孔、放炮、刨、挖、裝、運送的幾道全部工序。挖好的煤炭全都送到罐籠裡,再由絞車送上來。等到勞工們下工的時候,再乘坐罐籠,用絞車把大家送回到地面,如此迴圈往復。
一號井區和二號井區的施工作業面的條件很差,煤層的空間狹,作業面又低又窄,勞工們作業的時候比較艱難,基本都是等鑽探工打眼之後,再由放炮工進行爆破,爆破之後,再由勞工們進入到作業面勞動。因為迴旋餘地太,無法協作完成各道工序,每個人只能獨立作業,一個人完成全部工序。有的蹲著幹活兒,有的趴著幹活兒,鐵鎬鐵鍬有時都揮不開,一個個就像老鼠鑽洞一樣,有力用不上。井下也是黑燈瞎火的,每一名勞工都是頭上頂著油燈幹活兒,時不時出現的磕磕碰碰的傷往往在所難免。
幹活的時候,有的勞工用鎬刨,有的勞工用鍬挖,還有的勞工用大鍬鏟進煤筐,也有的勞工無法使用工具,不得已只能用雙手刨。在井下運送煤炭的時候,條件稍好一些,都能由兩名勞工抬著煤筐送到井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由勞工獨自一個人肩膀拉著煤筐,一步一步挪著送到井架。
三號井區和四號井區的施工作業條件稍好一些,程七還是在此基礎上動了一番腦筋。他要求這兩個工區的勞工們把工種細分,形成協同作業。基本把井下作業的幾道工序都嚴格分開,從打眼放炮開始就進行流水作業,用鎬刨的集中刨,再由鏟工集中鏟到煤筐裡,由運工把煤筐直接送到井架的罐籠裡。
這兩個井區的井下作業面寬敞,便把一些吊環送到作業面,勞工的油燈全部掛在吊環上,不再頂在個饒頭頂上,勞工們幹活兒相對方便,也輕鬆。因為是協作,人們也沒法偷懶,要偷懶就得集體偷懶。
每一口井下,程七都安排有兩名拉屍隊員監工,兩名拉屍隊員通常都是一人手持大棒,一人揮舞著皮鞭,他們不停地在勞工中間巡視著,不斷地吆五喝六,還時不時用皮鞭和木棒,往那些犯困、偷懶、行動遲緩的工人們身上招呼。
斜井和豎井完全不同,斜井的井下完全是分工協作的。
勞工們都是趕著馬車下井,裝車工直接把煤炭裝到馬車上的,然後由趕車工再把馬車趕到井上。
日本人本來在建礦初期的計劃是準備裝上軌道,用機動車來牽引上下運送煤炭的,由於煤礦勞工不斷進行破壞,軌道的鋪設始終都沒有成功進行,山本氣急敗壞,乾脆就改用畜力車了。
程七在斜井這邊安排的拉屍隊員多一些,總共有四名,其中兩名安排在井下作業現場,另外兩名安排在途中移動巡視,主要是在監視一路上馬車運輸的過程。
斜井的正副帶班長是喬安和喬生兄弟倆,本來喬安和喬生一開始都是在轉運組的,後來開了斜井以後,程七考慮到這兄弟二人是二奎的師兄弟,就討好二奎,提攜他們到斜井做了帶班長。
一輛輛馬車在斜井傾斜的坡度上出出進進,來來往往。拉屍隊員們也從不敢落單,全都是兩兩配合,一個手持木棒,另一個手持皮鞭地巡視。
栓柱在勞工中表現的頗有能耐,是每個礦井都想巴結的一名勞工,他是整個煤礦的炮工大拿。別的炮工幾炮解決不聊問題,他一炮就可以解決,什麼定向爆破,定點爆破,大規模爆破,範圍爆破,在他的眼裡都是菜一碟,他在煤礦乾的是得心應手,各口礦井的炮工都拜他為師,各個礦井的帶班長都要買他的面子。
勞工們每都工作十二時,根本就沒有白和黑夜的概念。全都是一起床就吃飯,吃了飯就幹活兒,幹完活兒再吃飯,吃完飯就睡覺,一兩頓飯,井下幹活兒,井上睡覺。有些年輕力壯的,兩塊窩頭本就不夠吃,往往幹到一半,就餓得飢腸轆轆,肚子裡咕嚕咕嚕地劍
勞工們一旦牢騷多了,就會吃棒子或者皮鞭,或者是幹活兒慢了,偷奸耍滑了,有時犯困了,也都會吃棒子或者皮鞭。在這裡幹活兒的勞工,工錢是沒有的。每個人來到這煤礦上之後,便都是暗無日,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這裡根本不與外界接觸,基本就算是把一生都耗在這裡了。
勞工們在這裡的生活還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