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巴西老炮,尚能飯否?(第1/2 頁)
相較於伊斯坦布林,土耳其人更自豪稱呼這座城市的古稱:君士坦丁堡。
曾經東羅馬帝國的首府,奧斯曼帝國的驕傲,無數的名勝古蹟交相輝映,見證著這座城市千年的榮光。
薩拉焦格盧球場是費內巴切隊的主場,這座恢弘氣派的歐足聯五星級球場足以容納五萬餘名觀眾。
晚間的比賽尚未開始,你就能看到許多身著費內巴切標誌性顏色:黃黑色戰袍的費內巴切球迷,摩肩接踵地穿過大街小巷,如同水流匯聚成江河般,湧入到薩拉焦格盧球場周圍。
賽前現場的解說員每撥出一位首發球員的名字,現場的費內巴切球迷都會毫不吝嗇地獻上歡呼。
費內巴切首發:(5-3-2)
門將:1德米雷爾
五後衛:3羅伯託-卡洛斯2盧加諾27安德烈-桑托斯58比裡卡77戈努爾
四中場:5貝勒茲奧盧10阿萊士16克里斯蒂安
雙前鋒11卡齊姆-理查茲9古伊薩
曼城這邊,依舊是熟悉的首發陣容。
鄧恩離隊後,科洛圖雷不光繼承了他的位置,還繼承了他的隊長袖標。
一聲哨響,2008-2009賽季歐聯杯小組賽第二輪的較量,由費內巴切主場對陣曼城的比賽,開始了。
5-3-2的陣型要求兩個邊後衛有著極強的往返能力,這對卡洛斯是一個挑戰。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雖然羅伯託-卡洛斯已經37歲,但與普遍沉溺於聲色犬馬的巴西球員不同,時至今日仍然有著不錯的體能儲備以及競技狀態,剛一開場,就頻繁要球。
畢竟從西甲到土超,聯賽的強度下降讓巴西人有些興致缺缺。
但好在這家土耳其俱樂部不缺歐戰,在與其他歐陸強隊的對壘中,卡洛斯依稀能夠回憶起當時銀河戰艦時期的崢嶸歲月。
卡洛斯前提到左中場附近持球,其身側的貝勒茲奧盧趕忙跑來接應,而身前,卡齊姆-理查茲也已經拉邊等待巴西人的傳球。
邊後衛?邊鋒!
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卡洛斯會將球交還給中場繼續組織進攻的時候,他卻將球捅給卡齊姆-理查茲,而後如離弦之箭一樣前插而去。
一次精彩的二過一配合,卡齊姆-理查茲得球后將球再點給卡洛斯,卡洛斯往前趟了一步,在距離球門足足小四十碼的地方,張弓搭箭。
一般人在這個位置起腳打門,普通人只會覺得他瘋了。
可他是羅伯託-卡洛斯。
那個射門時速超過130km/h的重炮之王。
德容已經全力向前封堵了,但真看到卡洛斯臉上猙獰的神情和大腿上遒勁的肌肉,身經百戰的他內心竟然也升騰起一絲恐懼。
砰!
鄭迪離著很遠,但這聲爆響彷彿就在耳邊出現,卡洛斯的正腳背狠狠抽在皮球上,一記弧度極其詭異的重炮向曼城球門襲去。
巡航導彈來了!
門前,吉文不斷用小碎步調整著自己的位置,眨眼的功夫,球已經近在眼前。
萬幸的是,這記重炮擦著橫樑,飛出了底線。
好險……
場面的馬克-休斯冷汗直冒,沒想到三十七歲的卡洛斯,仍然能夠送出如此威脅的勁射。
另一旁的道姆將緊攥的拳頭鬆開,剛剛這球要是進了,無疑會給曼城一次重大的打擊。
開場以這樣的方式被進了一球,後面的比賽都不太好打。
“繼續壓迫,繼續壓迫!”
道姆對著場內大喊。
一擊不成,羅伯託-卡洛斯迅速回撤到原本的位置。
隨著主隊三條線不斷遊移,費內巴切高位壓迫讓曼城中後場的出球變得極為困難。
兩翼的理查茲和萊斯科特都是以速度見長的糙哥,除了能跑外基本上不具備將球精準傳出的能力。
只有孔帕尼有一腳還算說得過去的出球,但此時的他被古伊薩緊緊盯住,分身乏術。
察覺到不對的鄭迪開始回撤到更深的位置接應球,同時示意巴里和德容稍稍前頂到自己原來前腰的位置。
陣型從一個4-2-1-3變成了4-1-2-3。
拖到中場線最後的反而成了鄭迪。
這是讓場邊馬克-休斯所始料未及的。
這一變,卻讓原本滯澀的曼城進攻豁然開朗,曼城現在的陣型好像一張蜘蛛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