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人中之最,不老長生(第2/3 頁)
就在思索。
不明白這些道理,即便能將一門武學練至大成,亦不過是獨有勇力的武夫。唯有推陳出新,自出機杼,推出新的道理,才能成為武學的大宗師。
林平之自覺自己也就比武夫高明一點,算不上真正的大宗師。雖然自己也和一些驚豔之輩,創造出種種武學,甚至因此得益,超脫凡俗,但也只是集合眾人的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是全靠自己的能力完成。
自己資質不差,積累也足夠,只是一直沒能靜心揣摩,將一身積累徹底化為己用。
也就比以武為用高了一點。
即便能憑藉武力鎮壓當世,亦不過草莽匹夫之流。執著於力,沒有包羅天地的大智慧大胸懷。
是以他來到這個世界,暗下決定,在華山絕頂開闢真武殿,傳播武學,收集眾人智慧,不斷積累,沉澱,磨礪求武之心。
順帶造就一個武學盛世。
“以武為用,也要用的徹底。若只是仗著武功爭強鬥狠,實屬下成之下成。”
“求證武道,唯誠心正意知行合一。我認為,習武之初以武為用沒什麼不對,用就是在行。以武學熬煉身心,認識人身奧秘,此時武學就是你的工具,你開啟人體大門的鑰匙。
但若永遠如此,一味照著前人的法子,不知思考,一知半解,即便將一門武學練至大成,亦不過是照虎畫貓,終身難脫武夫之列!”
“爾等若想在武學一道上走得更遠,就不要只知一味追求強大的武學,要學會思考每一門功夫的理念,弄清楚其中的武學智慧,如此方能推陳出新。”
“即便是一門最簡單的武學,都包含了創造之人的武學智慧,這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眾人連連點頭:“晚輩謹記前輩教誨!”
林平之這一番話,無異於開啟了他們認知的一個新天地。學武之人,要變得更強,就要追求至高無上的武學,這道理古今不外如是。
而今天林平之這番話卻告訴他們,每一門武學中蘊含的智慧都彌足珍貴,都不可小覷。
世間習武之人甚眾,能傳道授業,會傳道授業的又有幾人?林平之用最直白的語言,告訴他們武學最深層次的道理。
“我的道理並非就一定正確,不可輕信不可不信。”
為師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傳授,只教他們怎麼做?不讓他們學會思考為什麼這樣做。久而久之,觀念根深蒂固,一家之言,就成了至理。
萬萬要不得。
長此以往,武學勢必衰微。
何以讀書人之中總有聖賢輩出?而學武之人,卻難有一個定鼎革新的人物?偶有一門神功出世,都引起全天下爭奪。即便如此,還是沒能造就武學盛世,反而造就諸多殺戮,許多珍貴的功典,都消失在了歷史的河流。
蓋因學武之人必蒂自珍,不像讀書人,巴不得把自己的經典傳揚天下。
“道理不辯不明,別人的道理並非一定正確。像讀書人一樣學以致用,方能有所成就!”林平之告戒道。
那年輕人沉吟道:“前輩……如此說來,學武也不能只是單純學武,也要像讀書人一般,窮經皓首參悟其中真意?”
“有何不可?你何曾見過一個不通經典之人成為武林高手,成為武學宗師?真要是智慧通達之士,一門最簡單的武學,都能玩出花來。”
“強大的功法,代表更深層次的武學智慧。若連一門最簡單的功法都理解不透,就算給你們絕頂神功,也只能望洋興嘆。”
“文盲想練成絕世神功萬中無一,即便成了,要成為大宗師也是千難萬難。”
年輕人鄭重點頭:“晚輩明白了!”
“好了,不提閒話,我接著說以武為道。”
“以武為道,我分為尋道,見道,行道三步。知行合一能脫武夫之列,誠心正意可尋武道之秘。如要臻至極境,唯有二者兼具。敏於心,銳於行,不斷求索精進。”
“學前人之法,意指走前人之道,不離桎梏。唯有尋到自身之道,才能脫前人之法。”
“尋道而見道!納百家之法,成一家之言,照見己道。”
林平之曾在陸小鳳世界尋到自身之道,在天下第一世界完成功體,方才見到自身之道的成果。所用功夫,絕非一朝一夕。
“所謂行道,意指一言一行契合自身之道,不違心,不逾矩。若違背己道,必將走火入魔,萬劫不復。”
此言絕非林平之信口開河。
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