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晴陽照行旅 > 第52章 學風不好

第52章 學風不好(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剛成大將軍,就要遠征精靈:我的精靈朋友遍天下一穿越就成斷案高手我攜山河畫卷,穿越古今追光霍格沃茲:帶著伏地魔穿越子世代精靈:我被寶可夢們吃幹抹淨了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父皇,你的江山社稷兒臣接管了!萬代帝皇金剷剷:開局登神天使,震驚眾人三國:我和賈詡禍害曹操史上最強軍師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晴陽照行旅你真以為一根香蕉就把我搞定了?附身關羽召喚猛將官途權傾天下亮劍:平安大戰,我帶個團幫場子四合院的普通人生開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喚三千玄甲

林韻寧認定陳恪又在“作妖”,可她不能衝出去制止,咬著牙繼續聽他說道:“這是環境的需要。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在一百餘年裡,其目標就是統一六國。”

“這時的秦國好似一部精密的紡織機,自上而下高度統一了思想,在政治上、經濟上、外交上、軍事上不斷完成統一的各個步驟。”

“當時的秦國除了使用法家之學外,絕對不能接受其他學說以擾亂已經統一的思想。”

“這就是學術服務大局的需要,秦國的統治者很清楚,非是儒學不好,而是當時的秦國不能用。”

陳恪的一席話解開了儒學不入秦國的歷史謎團。

這個謎團已經存在近兩千年了,儒家興起後給出的答案是“夫子厭惡暴秦”。

可這個答案卻與孔子的日常言行不符,以孔子的性格,越是暴虐的地方他越是想去與對方談談,讓對方從暴虐變成“仁德”才是他想做的。

所以前面的解釋讓明智者生疑卻不得不接受,而陳恪的一席話讓眾人恍然大悟。

於是有學生起身問道:“請問先生、暴秦二世而亡,可是未能使用儒學所致。”

這又是一個疑問,也是後世儒者定性的。

而陳恪鄭重回道:“非也。當始皇帝統一六國後,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並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時必須使用法學的強制力來完成。”

“所以始皇帝做得沒錯,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多種,但主要原因是秦二世的治國能力與始皇帝差得太遠了。”

陳恪說出答案,見下面無人提問,於是繼續說道:“請大家不要忘了,周朝的時間達八百餘年,人們已經習慣了分封制。”

“至秦國一統天下實施郡縣制,六國的貴族無法接受,而六國的百姓卻已習慣服從這些貴族,這時唯有繼續推行法家治理之策方能鞏固郡縣制,並推行統一的政策。”

“但要做到這一點卻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而始皇帝去世太早,秦二世沒這個能力,所以秦二世而亡。”

他又揭開一個謎團,還用證據說話。

“這一點可用漢朝的例項說明,自高祖統一,到武帝全盛,整整用了六十餘年方才穩定下來。”

“在此期間,大漢王朝一直存在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激烈矛盾,至推恩令的有效實施,郡縣制方才徹底鞏固下來。”

“在這段時間內,漢朝的四代君主充分借鑑秦朝滅亡的慘痛教訓,使用兩種治理措施。”

“在民間行使黃老之學,放寬對百姓的管制,不斷減輕刑罰和賦稅,推行各種良策以得到民心,將百姓與貴族徹底隔離開來。”

“而在官場上仍使用法學來進行約束,史書上記述的漢朝酷吏就是明證,這些酷吏哪個是去整治老百姓了?”

“所以秦二世而亡與政策無關,而與始皇帝的接班人有關。同樣一個道理,漢朝興盛,除了政策,重要的是高祖以後的三代接班人非常給力。”

陳恪以漢朝為例的證據非常充足,下面聽講的師生覺得是這麼回事,但有個疑問卻憋在心裡。

於是有學生起身問道:“先生、難道儒學不重要嗎?”

聽到這個問題所有人都豎起耳朵,連林韻寧和書劍都立起耳朵聽他說道:“儒學非常重要,它是一門從自我修養直至治國的重要學問。”

“大家知道國家是由人組成的,對人的教育、人的自我約束、以及社會道德都從儒學中建立。”

“但它需要輔助學術,就像一支軍隊應由騎兵、步兵、輜重兵組成一樣,儒學是騎兵、法學是步兵、兵學是贊畫兵,而道學、墨學、農學、醫學則是輜重兵,這樣的構成才是完美的。”

“我多次說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術業有專攻。學術同樣如此,儒學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關於做人的學問,這是一切學問的根。”

“但當時的環境決定了始皇帝不能推行儒學,就像漢高祖至武帝,漢朝整整用了六十餘年方才全面推行儒學,不是儒學不好,而是儒學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才能推行。”

“這就是我剛才承認的‘投機取巧’,對一個王朝來說,不同的環境採取不同的策略,對一個人來說,適合我的才是最好的。”

這番話落地,下面一片沉寂,人人都在皺眉沉思。

過了好一會,曾毅從人群裡站起,拱手說道:“多謝先生解惑。學生詢問一件講學外的事,先生能回來可有什麼說法?”

這是大家關心的事,紛紛抬頭看向那

目錄
末日成神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