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需要站隊(第2/2 頁)
的人,推薦起來坦坦蕩蕩。
恰逢劉太后也想牽制範泰的勢力,接受譚遠忠的推薦,將他兩人調進京城任職。
那時的譚遠忠一片公心,可彼一時此一時,身為宰相的譚遠忠若想站穩腳跟,就要培植自己的勢力。
曹中襄看的明白,就想靠過去,這時知會楊國斌和王欽一聲。
他提醒王欽了,而楊國斌心裡卻暗罵一聲。
曹中襄和王欽都是從三品,他倆可以靠過去,而他這個二品大員不行。
他的品級太高,可直接面奏皇上和太后,譚遠忠一定會防著他。
想到這他就嘆氣,送走曹中襄和王欽,轉身看見柳乘風從屏風後走出來,不由問道:“你一直在屏風後偷聽。”
柳乘風坦然回道:“舅父,我在屏風後聽到您與曹大人、王大人所言,不由生出一個想法。”
聽他說話,楊國斌坐下,招招手讓柳乘風坐下,溫和的說道:“你不要管其他事,過完十五就在家裡閉門讀書,準備會試需專心致志。”
楊國斌不想聽他說出什麼想法,卻聽柳乘風說道:“舅父,請聽外甥一言,說的不對,舅父也就一笑置之。”
見柳乘風堅決要說,楊國斌輕輕點點頭,端起茶盞輕呷一口,聽柳乘風說道:“舅父,朝廷既要進行官員改制,舅父前期與範泰走得較近,譚遠忠忌憚,尚善治也未必想讓舅父掌握實權。”
這是楊國斌面臨的問題,放下茶盞看向柳乘風,聽他繼續說道:“但皇上和太后怎麼看待舅父才是關鍵。”
“以外甥所見,舅父這時應與石鎮、郭昌等文武處好關係,協調那些反對陳恪的人,建立自己的勢力。”
“從陳恪被趕出福寧宮一事可以看出,皇上和太后忌憚陳恪,皇上已經表現出來,太后只是給皇上彌補而已。”
“但太后也對陳恪很不滿了,否則不會這時方才冊封三女,那道懿旨只是穩住陳恪而已,下步必然會在文武兩個方面去遏制他。”
“但這事皇上、太后不會親自出面,他倆急需一個站在臺前反對陳恪的人,而舅父有這個實力站在前臺,一定得到皇上和太后的重用。”
聽他說出自己的看法,楊國斌沉吟一下低聲問道:“誰給你出的主意?”
柳乘風回道:“這是外甥自己想的。”
他很驕傲,能想出一個上策來幫助舅父,充分證明自己也有運籌帷幄的能力。
陳恪被趕出福寧宮,充分證明李禎對他的態度,雖然劉太后下懿旨冊封三女,也是劉太后不想過早激化矛盾的原因。
李禎還是年輕,對陳恪不滿就表現出來,老謀深算的劉太后急忙給他彌補,內幕就是這樣。
柳乘風看的很明白,給楊國斌積極謀劃,彰顯自己的能力。
可楊國斌卻不是這麼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