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李秀之(感謝打賞加更)(第1/2 頁)
李秀之的老子叫李綱。
這是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即使他本人建炎十一年科舉一甲及第,入朝三十餘年,官至參知政事,但是直到紹興年間,一些南來北往的人還是會對後輩這樣介紹他。
倒不是李秀之不好,而是因為李綱太特殊。建炎朝第一名臣,曾經於天下崩潰之時力主抗金穩定朝綱,被中興之主親口承認的一時之楷模,百年養士之精華.....當然還因為不知兵葬送過趙宋獨苗,年老發揮餘熱時還差點在宋遼邊界殉國,連累李秀之去當了人質.....可以說,李綱註定會在歷史書上光芒萬丈,作為他的兒子,李秀之即使足夠優秀,也不免會被掩蓋光華。
正如當今的紹興天子,明明單拿出來說也是個優秀的君主,但是四方百姓臣工總會暗暗把他拿來和其老子——一手挽救天下,把大慫變成大宋的太上皇趙玖相比,然後暗暗得出一個不太好宣之於口的結論。
但李秀之卻是幸運的,因為他在紹興二年做出的事,讓他擺脫了父蔭,成為了一代士林稱讚的名節之士。
這事說來也簡單,當年都省首相胡寅去世,接班人選就是趙伯藥和李秀之兩位,而一個宗室一個名臣子弟,資歷差不多還真不好說,但李秀之自己把自己判了出局。
不僅是出局,他還差點被氣頭上的官家趕去了安南路,最後還是樞密使虞允文和御史中丞楊萬里拼死阻攔,前任御史中丞胡銓更是威脅今上要是李秀之不測他就去東京當著太上皇的面自盡。才把這一位沒有他父皇那麼頭鐵的趙昶天子逼得退了一步,改任李秀之為翰林院學士,派到杭州養老去。
那麼一向圓滑的李秀之怎麼會把天子得罪到這個份上,一向有個性的臣子們又如何會這樣冒犯天威團結一致把他保下來呢?
原因不外乎兩個字:儲位。
話說自從趙鼎開始,北宋的都省首相一般就兼任太子少師。但因為建炎朝特殊的“秘密立儲”制度,皇子十二歲之前都是一起由學士教導開蒙,即使是諸王世子也可以一起學習。
但是這個秘密,也是在一定範圍內的公開秘密,至少秘閣重臣都是心照不宣,那麼被選定的太子十三歲開始就會跟隨首相開始熟悉帝王教育,成年後再接觸一些政務,只是比正式的太子差了一些屬官而已。
趙昶就是這麼培養出來的,而且公平來說,他爹對他,可比宋荒靈帝對宋隱帝上心多了。
可是這人啊就是不能太慣著,趙昶自己是他老爹為數不多尊重禮法時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到了他選擇接班人時,居然有了些不該有的想法——他不滿意嫡子趙祉好武,又因為和韓皇后感情淡薄,希望李秀之接任首相後能夠作為長子唐王的老師。
你暗示還能再明顯一點嘛?
李秀之那一刻只覺眼前一黑,趙昶也知道這麼做有點不地道,所以壓根沒跟梁肅、陸游或者范成大提及,只希望相對圓滑的李秀之能夠給他一點希望。
但是通達了一輩子李秀之難得硬氣,免冠回答,“陛下若要臣為王傅,可以先免去臣的都省職務,若以宰相為藩王師長,萬萬不可。”
趙昶還試圖勸服他,“本朝制度,沒有諸王不可以以宰執為師傅啊?”
李秀之一看這位還在這裡混淆,乾脆拿出了他老子孩視太上皇的頭鐵,直接道:“那是荒靈帝時的亂命,隱帝喪國未必沒有失教的緣故,太上皇一掃前宋弊端,就是為了陛下如此以荒唐之舉為成例的嗎?”
再好脾氣的人被拿來跟兩個“北狩”的祖宗比,也要發火了,趙昶就怒道:“放肆,李秀之,你自己就是什麼嫡長出身嗎?”
李秀之生母是官伎,被太上皇特旨追封誥命的事情根本不是秘密,所以李秀之回答也義正言辭,“所以邵武李家的家業是臣之長兄繼承,臣為尚書時太上皇加封,也是以嫡母為先,生母為次。”我的確不是正嫡出身,但是我也遵守禮法了啊。
這吵架肯定不是對手,講道理理也在人家那邊。趙昶畢竟也不是真的昏君,只把人趕出去就算了。沒想到三十幾年不得罪人的李秀之採取了最激烈的抵抗。他出門就把此事宣揚出去,不僅是幾位宰執同事,連退休的老同志也沒拉下,眾臣一聽這還了得!必須堅決抵制皇帝意圖顛覆嫡庶的想法,等趙昶發覺時,只來得及千萬別讓太上皇知道,而燕京內部卻已經人盡皆知了。弄得還算仁慈的他對李秀之那是咬牙切齒,真的想扔到安南路去。
然後這不是群起反對嗎?連李秀之的競爭者趙伯藥都說,“李大參國之重臣,閩王(李綱)之子,若是因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