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吳瑜(五)(第1/2 頁)
吳氏中人自然有父親管著,不會鬧出太難看的事情,更不會違逆官家的意思。
但其實就吳瑜自己來說,她真的很羨慕潘賢妃。深宮長夜,雖然她也會時常陪伴趙玖。但更多的還是寂寞空虛冷。她是真切的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好。
但夫妻之間,或者說帝妃之間的情分,有的時候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吳瑜感受得到,趙官家還是把她當成一個能用的人,但那不像是妃子,而像是大臣!而潘賢妃的小女兒形態,雖然在大臣那裡敬謝不敏,卻帶了點皇帝刻意放縱的樣子。
皇帝自己就曾經和當代大儒楊時說,朕有兩位貴妃,春蘭秋菊,各有勝場。
只不過吳貴妃還是妒忌潘貴妃有女兒在懷。潘貴妃則是妒忌吳貴妃,屢屢亮相於人前,甚至寫個什麼亂七八糟地《白蛇傳》,在佛道界也出名。
但好在官家既然肯用吳家,她就有很多時間可以見到族人,尤其是生母和弟弟吳益。說起來,吳益這孩子也是倒黴,原本是庶出幼子,家業什麼的跟他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只等他將來長大學會算賬了,分出一份產業區自己生活就可以。
偏偏自己做了貴妃。
吳氏一族的一切就只能找他執牛耳。但這孩子不愧是跟自己是一個娘肚子裡出來的,讀書上是真沒有什麼天賦,尤其是國子監裡那些之乎者,也都快把他逼的哭了。
可吳貴妃也沒有辦法,父親希望自己做一個無可挑剔的賢妃,那麼吳家就要做一個兢兢業業的外戚,這是家族幾百年來傳承下去甚至更上一層樓的大事,由不得吳益抱怨。
當然,也不是吳貴妃可以改變的。她雖然是貴妃,但女人總要依靠孃家。
不過好在官家很快和呂公相搞出來原學,並且準備大力推行,吳益便被父親派去太學當資助人去了,總算給了他一個發揮的平臺。
紹興年間數一數二的帥臣王世雄,就是吳益在那段時間結交的好朋友。吳貴妃非常為她這個弟弟而開心。
只不過,吳貴妃開心了,趙玖卻鬱悶了。這當然不關後宮的事。皇帝對於後宮的態度就是小事儘量敷衍,大事直接絕了對方的念頭。但是偏偏有一些人和一些事,總是能讓官家暴跳如雷。比如說二聖。
坦白說吳瑜也覺得很多士大夫是閒的,官家託孤的時候,說的是那樣的清楚,他厭惡二聖,尤其厭惡他們棄國而逃,不顧千萬子民的行為。你讓一個為了自己。國家而去奮戰一線的皇帝迎回屈辱被俘的父兄。這到底是噁心誰呢?
還有什麼議和?誰不是從淮上狼狽到如今的,就是她一介深宮婦人都知道,一旦議和,南北形成對峙,不僅那些河北人、河東人終生回家無望,這個國家的凝聚力也要大打折扣。
但知道歸知道,吳瑜更加知道,這是大宋朝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是官家堂而皇之的處置了二聖,只怕滿朝官員有一大半就要棄冠而去。
可明明是官家冒著生死士卒不避弓箭,死了那麼多人才換來的大勝,勝了難道就是為了議和嗎?
隨軍多年的吳瑜甚至覺得自己有幾分生氣,可能自己讀書還是太少了吧。理解不了那些春秋大義,民使小康。
只有那些並不為政治責任負責而同樣被擄去的女眷,包括太后公主宮人們。面對她們,吳瑜才會有那麼一些心軟。
但也僅僅表現於她會勸官家謹慎為這些人挑選正經夫婿和給予好一點的養老政策。
不然還能如何,繼續豐亨豫大嗎?
還真就有人這麼想。
他自己保持一個賢妃人設,不會對這些問題置喙。但潘貴妃不知道腦子是不是被揚州那些人捧熱了,居然主動提出要代替官家去迎接皇太后。
好吧,這個好像是皇后才有的待遇,也難怪你眼紅,但是你要不要看看官家的態度,你看?被訓斥了吧?
那段時間,趙官家的態度可以說是非暴力不合作,弄得秘閣眾臣們欲生欲死。吳瑜也開始停止勞動了。
無他,宮中太醫們診斷出,吳貴妃和潘貴妃都懷有了身孕。
潘妃那裡如何吳瑜不得而知,他只知道自己是真的開心。原來有一份和自己血肉相連的骨肉。那種感覺是這樣的奇妙和滿足。
所以對於外界所傳的官家憂心,二聖回來奪位什麼的。吳瑜更是嗤之以鼻,囑咐吳家千萬不要去趟這一趟渾水。
以前幾年官家都沒有擔心,現在他即將有兩位皇子出生,能擔心兩個賣國的廢物就奇怪了。
就算是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