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第183章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1/2 頁)
第183章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
天幕之上,簡單的做了一段背景介紹!
北方的突厥一直蠢蠢欲動,圖謀恢復祖先的霸業和榮光。
突厥被打下去後,又冒出回紇來補刀。
東北方有契丹在謀求地域霸權。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值鼎盛時期,他們走下雪山,積極探索四川、新疆的新世界。
為了守護疆土,大唐必須維持龐大的常備軍。
崩潰的府兵早已不能為國爭光,甚至連保衛長安都做不到,
於是,延續200年的府兵制被徹底拋棄,大唐實行募兵制。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
府兵制下,裝備需要士兵自己準備,國家是不管的。
但是募兵制就不同了,國家需要準備好刀槍、馬匹、糧食來武裝士兵。
唐朝可憐的財政收入,根本不足以維持龐大的常備軍。
不過不要緊,不給錢可以給政策嘛。
在開元、天寶年間,李隆基先後設立十個節度使。
每一個節度使都相當於軍區司令,其實也沒什麼稀罕的。
可是朝廷沒有多餘軍費,只能允許節度使在轄區內收稅。
為了保障軍隊管理權和財政權,朝廷又把地方監察權賦予節度使。
軍權、財權、監察權集於一身,節度使已經是土皇帝。
舊秩序已經崩潰,李隆基又沒有能力建立新秩序,只能對破損的舊秩序修修補補,節度使就是一塊大補丁。
大唐內部的補丁也很多。
要想讓長安擺脫飢餓,就必須重新疏通水利,才能讓江南的糧食運到關中,這個無底洞需要無數錢。
皇帝親軍、中原駐軍雖然打仗不行,但也是一群吞金獸。
李隆基和楊玉環長年累月的撒狗糧,不要錢?
再加上奢靡的宮廷、腐敗的朝堂、迷醉的社會,繁花似錦的盛世中總是飄蕩著一股黴味。
而維持這一切的,只有日漸縮小的稅基。
為什麼李林甫能專權19年、楊國忠可以爬到宰相高位,絕不僅僅是搞鬥爭和裙帶關係換來的,只有一個原因:
他們能在老百姓身上壓榨到錢。
和其他將軍不同,安祿山的情商也很高。
他不僅作戰勇猛,還特別會來事。
搜刮的軍費、戰利品經常被送入朝中,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中層官員,基本都收過安祿山的好處。
有能力、高情商、又有政策紅利,安祿山成為風口上的豬。
直到755年,安祿山已經是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全方位負責大唐東北方的戰爭。
而大唐也只有十個節度使。
也就是說,安祿山麾下有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馬。
歷史到這裡已經很明朗了:
國有土地制度崩潰,導致國家財政體系永遠不健康,和兵役制度的渙散。
為了應付複雜的邊境戰爭,李隆基不得不把軍事、財政、監察權力賦予節度使,培養了一堆土皇帝。
朝廷為了挽救財政危機,不得不讓李林甫、楊國忠獨掌相權,才能集中力量撈錢。
李隆基的本意是玩蹺蹺板,讓宰相和節度使相互制衡,自己高高在上充當裁判。
可這樣的模式,玩崩盤是遲早的事。
人一旦嚐到權力的甜味,就很難放下。
李林甫死的早,算是得了善終,楊國忠就不一樣了。
他僅僅做了三年宰相,迫切需要建立功勞來證明自己,安祿山就是最大的肥肉。
安祿山坐擁東北,早已培養了嫡系小弟。
李林甫手腕高超、資歷深厚,足以讓他感動恐懼,可楊國忠算什麼東西?想拿我當墊腳石,看我不先乾死你。
該來的,終於來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把大唐腰斬為兩段。
那個讓人只敢談復興、而不敢說超越的大唐盛世,永遠留在歷史的刻痕中,越來越夢幻。
唐玄宗李隆基之前的大唐才配稱之為大唐,李隆基之後的大唐,空有國名而無國基。
靠著太宗李世民的名聲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最後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裡,悄無聲息。
……
天幕上雄渾的聲音傳來!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