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尋找長篇連臺本戲的劇場(第3/5 頁)
邁而西愛路(茂名南路)另外覓到一塊合適的地皮。
1931年2月,一座同樣以“蘭心”命名,但規模、氣勢更大的劇院在此矗立。
這就是坐落在長樂路茂名南路轉角處的“蘭心大戲院”。它一度曾改名“上海藝術劇場”,這裡除了演話劇,也兼映電影。至於原先的“蘭心”,後來叫光陸大戲院,曾幾度歇業復業;1943年2月,易名文化電影院,專映日本新聞紀錄片。1946年成為美軍俱樂部。
當然,提起早期一些簡單乃至簡陋的戲院場所,還得一提位於大馬路(南京東路)3號的謀得利琴行。
1909年初,琴行公司將樓上倉庫改建成戲館,人稱謀得利戲院,由美國僑民業餘劇團演出話劇,觀眾多為歐美人士。
辛亥革命前後,謀得利劇場也常上演新劇。如1911年夏,徐半梅創立的社會教育團曾在此演出《鏡中緣》《猛回頭》《遺囑》《閏門訓》等劇。
1913年8月,鄭正秋創立新民社,在蘭心戲院和謀得利戲院連續演出由他本人編劇的十本(集)講述家庭故事的《惡家庭》,引起轟動,被譽為“新劇中興之奠基作”,也創下文明新戲最高票房紀錄。
1914年4月中旬,春柳社同人在此掛出“春柳劇場”招牌,並發表開幕宣言,連續九個月公演《不如歸》《浮雲》《家庭恩怨記》《十姐妹》等新劇,在很長時期裡一直成為新劇主要演出場所。後一度改稱謀得利影戲院,兼映電影。
另外這一時期新新舞臺、大舞臺、丹桂第一臺、徐園及青年會等也紛紛出現。20年代天蟾舞臺、更新舞臺、夏令配克大戲院、梨園公會禮堂等也開始陸續上演新劇,一時間引得觀眾紛紛慕名而往。
名氣叫的響戲院20世紀30年代前期,影響較大的劇場當數中央大戲院、黃金大戲院、共和大戲院、金城大戲院、湖社禮堂等。尤其是1936年起,卡爾登大戲院堪稱上海主要的話劇劇場。卡爾登大戲院坐落在靜安寺路(南京西路)與白克路(鳳陽路)之間的派克路(黃河路)上。
1922年由英國人投資興建。第二年落成揭幕。建築考究,裝飾華麗,設有包廂,氣派豪華。
起初專映歐美電影和演出外國歌舞劇,1927年1月14日,32歲的創造社作家郁達夫前往馬浪路(馬當路)尚賢坊40號看望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及同鄉孫百剛。
結果在孫家不期遇上畢業於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時年18歲的王映霞,對其一見傾心,當天他做東約了孫、王一干人到南京路“新雅飯店”吃罷午餐,即坐黃包車到“卡爾登”看電影,這在當時可謂是一次極具規格和夠檔次的請客了。
後來也偶有外國話劇團體在“卡爾登”演出。1932年後,“卡爾登”為大影院商英籍粵人盧根所擁有。
抗戰前夕又轉手粵商曾煥堂。1936年4月,唐槐秋主持的中國旅行劇團來滬,在“卡爾登”演出《茶花女》《雷雨》,日夜連演10天,大獲成功。
1937年2月,戲劇工作社在此首演曹禺的《日出》。8月5日也是首演曹禺另一出名作《原野》,轟動一時。
8月20日,上海話劇界救亡協會假座“卡爾登”召開大會,決定成立抗日救亡演劇隊。此後“卡爾登”即成為抗戰期間上海重要的話劇演出場所。
初步梳理一下,此一時期上演的較有影響的劇目就有1941年10月10日上海職業劇團的《蛻變》;1942年4月底苦幹劇團的《荒島英雄》;1943年下旬新藝劇團的《浮生六記》。
第二年的《小鳳仙》;1945年9月1日上海藝術劇團的《自由萬歲》(即《雲南起義》)等。此後“卡爾登”則以放映電影為主,兼演話劇。
後來卡爾登”改名長江劇場,此時多數上演越劇。方言話劇團在此連演了100多場根據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方言話劇《啼笑因緣》,使得“卡爾登”門前經常出現車水馬龍的盛況。
值得一說的影劇院,追溯起來,要說話劇演出在上海集一時之盛,其實也可分為若干個時期。往早裡說,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堪稱是一個重要時期。
是年8月7日蓬萊大戲院演出《保衛盧溝橋》可謂轟動一時。“孤島”時期上海話劇也呈現空前繁榮的盛況,當時上演話劇的場所達數十家。
除“蘭心”、“卡爾登”外,還有皇后劇院、綠寶劇場、璇宮劇場、新光大戲院、辣斐劇場、天宮劇場等。
“淪陷”時期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