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慕錢滬劇團在淞滬會戰四行倉庫演出滬劇《八.一三》(第5/18 頁)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謝晉元率部參加了這場戰役。
10月下旬,中國軍隊在蘊藻浜一線反攻失敗,日軍開始全面反攻。
為了牽制日軍並掩護主力部隊撤退,謝晉元奉命帶領“八百壯士”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八百壯士”孤軍奮戰4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勝利完成掩護任務?。
謝晉元的背景資訊:謝晉元,字中民,1905年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曾在北伐戰爭中受傷。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時,他擔任第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附。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叛徒殺害,後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八百壯士的指揮官謝晉元,其官職究竟是團附,團附的由來。
作為部隊中的副職軍官,人們對副團長是不陌生的。但“團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卻很難有人說得出來。
而要想說明白團附,首先得說說團。由於“團”這一建制出現在中國,已經是清末民初之時。所以我們不妨就從這時開始,來探究團附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
清末新政之時,各省普遍編練新軍。新軍中一般都設有團一級建制,最初稱為“標”。按兵種來說,標有步標、馬標、炮標之分。
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統一改之為步兵團、騎兵團、炮兵團。
在清末,標的長官稱統帶官,簡稱統帶,也稱標統,對應後來的團長。
統帶官之下不設副職,民國初年因襲之,故而團長之下並沒有副團長。團內設有教練官1人,司職隊伍的思想動員、教育考核等工作,這便是團附的前身。
大名鼎鼎的閻錫山,便曾在山西新軍中出任過第二標教練官,一年後升為標統。
1912年底,北洋政府宣佈實行新軍制,規定每團設一團附,為中校軍銜。
後又增設一名團附,為少校軍銜。在這之後,團附一職為北洋各派軍隊所採用。
國軍中的團附:
二次北伐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即國軍)開始進行大規模整編。
國軍的部隊建制和官職基本上沿用了北洋的體系,團附一職不但保留,而且同樣明文規定為步兵團每團設中校團附1人,協助團長負責該團教育;少校團附1人,協助團長負責該團兵器。
炮兵團只設中校團附一人,兼管教育、兵器,各團不設副職。
但這種編制並不固定,而且各派軍閥(包括中央軍)出於各種目的,設定副團長、團參謀長(按國軍規定實際上團一級不設參謀長),乃至上尉、甚至中尉團附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1930年的國軍編制表中,甚至還設有“師附”。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團附實際上起到了副團長的作用。例如淞滬會戰中的第88師參謀長(一說參謀處長)張柏亭就在回憶時說道:
“按當時編制,我師各團不設副團長,有中、少校團附各一人,中校團附即相當於副團長。”
兩相印證,可以說明,謝晉元當時的職務是團附,而非副團長。
四行倉庫在展示中國軍隊的抗戰精神方面,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四行倉庫的地理位置和建築特點使其成為抗戰精神的象徵。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閘北區,緊鄰蘇州河,北面是公共租界,南面則是戰火紛飛的戰場。
這種地理位置使得四行倉庫成為中國軍隊與日軍對峙的前線,象徵著中國軍隊在艱難環境下的堅守和犧牲?。
其次,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具體過程和結果也充分展示了中國軍隊的抗戰精神。
1937年10月26日,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1營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展開激戰,堅守了四天四夜,最終在國際社會的介入下退入公共租界。
在這場戰鬥中,中國軍隊雖然兵力不足,裝備落後,但他們憑藉頑強的意志和犧牲精神,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此外,四行倉庫的建築本身也成為了抗戰精神的見證。倉庫的西牆佈滿了彈孔和炮擊痕跡,這些痕跡不僅記錄了戰鬥的慘烈,也象徵著中國軍民在抗戰中的英勇和犧牲。
四行倉庫守衛戰:不到五天卻樹立了抗戰旗幟。
八百孤軍堅守四行倉庫,面對日軍炮火,展現中國軍人的脊樑。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