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上海人要牢牢記住8.13這個日子(第1/2 頁)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國土遭淪亡,屍骨成堆鮮血淌,滿目焦土遍地火光。
1937年8月13日,日本空軍對上海,主要地點包括上海虹口、楊浦、閘北、吳淞等地狗膽包天,竟敢大規模轟炸。?
日軍轟炸,主要集中在虹口和楊樹浦地區,意圖搶佔有利據點並向中國軍隊進攻?。
此外,日軍還轟炸了上海閘北,導致大量房屋被毀,人員傷亡慘重。?
這些法西斯式的轟炸行動,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大量的人員傷亡。
上海火車站北站,幾乎被夷為平地,人員傷亡慘重?。
日軍還封鎖了上海虹口、楊浦、閘北、吳淞等地的道路,導致大量無辜居民被屠殺?。
在吳淞地區,日軍第三師團在吳淞鐵路碼頭強行登陸,並不斷向吳淞鎮發起猛攻。
日本法西斯行為,終於被中國軍民齊心反抗,在上海受到了反擊。
形成了震驚世界的《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這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國軍隊在上海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規模宏大的會戰。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在中國軍隊的抵抗下,持續了三個月。
這是整個抗戰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上海被日軍打擊下,形成了一個孤島,淪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人們進出受到鬼子的控制。
中國軍隊雖然最終失利,但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中國軍隊在上海擺開陣勢,直接抗擊日軍, 給長江中下游的民族工業、工商企業贏得了向重慶撤離的時間,儲存了貴重的人財物,不受糟蹋。
淞滬會戰改變了抗日戰爭的程序,
提升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
淞滬會戰陣地上,隨處可見,赤膊上陣迎戰日軍的桂軍士兵、川軍、全國調防過來的國軍、以及各地多支游擊隊、武工隊等地方武裝。殺的鬼子哭爹喊娘,從沒有受到過如此激烈的反擊。
上海軍民加入了淞滬會戰,在全中國軍民的支援和鼎力聲援下,奮起反抗,得到了世界人們的聲援,日本侵略者的醜惡嘴臉,被全世界愛好和平的義士,撕的粉碎。
1937年淞滬會戰前夕,日軍中尉大山勇夫和齋藤要藏耀武揚威,侵佔國軍基地,被憤怒的國軍擊斃。
1937年的淞滬會戰是1932年的淞滬抗戰之延續。
淞滬抗戰:這一稱謂通常指的是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之間,發生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區域性戰爭。
這場戰爭由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等兩人駕車闖入虹橋機場挑釁被保安隊擊斃事件引發。
隨後日本帝國主義為轉移國際視線,並迫使國民黨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在上海挑起戰爭。
這場戰役中,十九路軍英勇抵抗,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鐵血精神。
淞滬抗戰性質: 淞滬抗戰是一場由地方軍隊(十九路軍)發起的區域性抵抗,主要目的是保衛上海這一經濟文化中心不受侵犯。
而淞滬會戰則是國民政府為抵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而精心策劃的一場大規模會戰,旨在透過在上海地區的決戰,消耗日軍有生力量,打亂其侵華計劃。
規模: 從兵力上看,淞滬抗戰中,十九路軍及其後加入的第五軍總兵力不過數萬。
而面對的卻是裝備精良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及後續增援的日軍。
相比之下,淞滬會戰則是一場真正的“傾國之戰”,中國軍隊先後投入兵力約80萬人,日軍也投入20餘萬人,雙方傷亡慘重,戰鬥之激烈前所未有。
戰術與戰略: 從防禦到消耗的轉變。
在戰術與戰略層面,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淞滬抗戰: 初期,十九路軍依託上海城市的堅固防禦工事,採取靈活的戰術,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但隨著日軍增援部隊的到來,戰局逐漸惡化,最終不得不撤退至第二防線繼續抵抗。
這一階段的戰術主要側重於城市防禦和區域性反擊。
相比淞滬抗戰,淞滬會戰涉及兵力更多,戰鬥更為激烈,持續時間也更長。
它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全面進入戰略防禦階段,也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第一次大規模集中兵力對日軍進行的會戰。
這兩場戰役在時間上的間隔,反映了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