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第2/3 頁)
鄰的病床上辦公,回過頭對何廣淵說:“說曹操曹操到,你的對照組來了。”
&esp;&esp;見梁楚言這麼說,蒲千陽也不好裝沒聽見,便向這個男生伸出手,“你好。我叫……”
&esp;&esp;“我知道你!最近你倆在網上可火了!”何廣淵先是一拍大腿,隨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好像不是很合適,又握上了蒲千陽的手,“幸會幸會,你騎摩托車的樣子很帥,要是有機會我也想學學。”
&esp;&esp;蒲千陽:……小夥子,你知道欲蓋彌彰這四個字怎麼寫嗎?
&esp;&esp;收回手,他重新把目光聚集到了電腦螢幕上。
&esp;&esp;因為新規的推行,導致很多自己之前收藏專案被劃分到了a級和b級,而這些等級的專案,自己大概已經沒有許可權過問了。
&esp;&esp;點這一份檔案,許可權不夠無法檢視,點下一份檔案,許可權不夠無法檢視。
&esp;&esp;果然。
&esp;&esp;無法檢視無法檢視無法檢視無法檢視。
&esp;&esp;蒲千陽一口氣翻到了五年前的資料庫,終於有能點開的計劃書了。
&esp;&esp;看著螢幕上的這一份計劃書,他眉頭一挑。
&esp;&esp; 三省吾身
&esp;&esp;這是一份民用3d列印醫療耗材的商業融資計劃書。
&esp;&esp;之前為了保證研究效果,昨天自己跟衛教授見面並同意加入研究小組後,衛教授特意安排了手下的學生來給自己講解為什麼自己這個病患這麼珍貴。
&esp;&esp;原因有二:
&esp;&esp;一是這是最新的技術。
&esp;&esp;有多新呢?
&esp;&esp;新到能生產現在支撐在自己心臟周圍的支架的裝置在國內只有兩臺,一臺在港城,一臺在京府,還都在高校的實驗室裡。
&esp;&esp;新到自己是第一個把它安裝到體內的病患。
&esp;&esp;新到沒有臨床驗證,所以大家對於這種材料被安裝到人體內可能會帶來的真實影響和併發症一無所知。
&esp;&esp;儘管學術界很早有人提出了類似的假說,可囿於各種各種的桎梏,直到近些日子才有團隊發表了偏臨床方向的論文。
&esp;&esp;二是國內沒人做過這個個型別的手術。
&esp;&esp;即使在材料和生產無限供應的情況下,想要透過在身體上切三個小口就把支架塞進去並且在內部繫上鎖釦保證功能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esp;&esp;在常規的準備中,無論是入刀的角度還是手術的流程,都是需要諸多主任級別的角色進行反覆的研討才能最終確定的。
&esp;&esp;而自己當時的情況已經過於危機,導致院方根本沒有時間機會去這麼做。
&esp;&esp;若不是遇上了衛教授這種在這個方面經驗豐富杏林聖手,在加上司晚晴簽署了生死不論的手術合同,再在加上自己身體條件本身還可以……
&esp;&esp;一句話總結,自己能活下來全憑命好。
&esp;&esp;而現代醫學的存在就是要研究個體的“命好”最後將其變成一種穩定的疾病解決方案。
&esp;&esp;但蒲千陽深知理念、實踐和推廣之間的區別很大,大到可能需要長達十多年的摸索和拉扯最後才能出來個差強人意的結果。
&esp;&esp;在這個流程中,商業化解決方案的介入是一件必須面對的事情。
&esp;&esp;就像安置在體內的支架,若是隻靠港城和京府兩臺機器去運作,即使不考慮裝置的維護和折舊,這種低下的產能也足夠讓很多患者從確診到死亡都輪不上趟。
&esp;&esp;當然,除了這個問題,還有很多其他的阻礙,此處不再一一例舉。
&esp;&esp;然而蒲千陽萬萬沒想到五年前就有人已經對於一個相似的流程體系提出了這麼完善的解決方案。
&esp;&esp;他一下子來了精神,坐直了身子,開啟郵箱寫下一行行用詞嚴謹態度謙和的文字。
&esp;&esp;向計劃書末端的聯絡人留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