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周瑜(第1/1 頁)
《銅雀臺》
登臺賦曲秋風瑟,草木青川日月間。
飛臨銅雀觀天盡,不見魏武揮鞭行!
———高鶴文
透過對相關史書的研讀,林墨看到了一個和戲曲,演藝以及評書裡所塑造的截然不同的魏武帝曹操。
現在另一位引發了林墨所關注的同樣也是因為《三國演義》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從而在民間被嚴重的詆譭和誤讀了的另一位關鍵性的歷史人物——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稱周郎;東漢廬陵郡舒縣人(今Ah省舒城縣人),他是東漢末年孫吳陣營裡首屈一指的統帥,同時也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音樂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指揮了堪稱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軍事戰役——赤壁之戰!此戰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魏國,吳國以及蜀國。
赤壁之戰後的兩年裡,周瑜準備了征伐益州;在南郡之戰當中,他的右臂中箭身染了重疾,不久後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死後,他在軍中的職務由——魯肅接替並執掌;世人也將他和魯肅,呂蒙以及陸遜合稱為江東吳國的四大都督。
周瑜相貌俊美,魁梧壯碩,天賦異稟而且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席間的音誤,故有傳言“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其人胸襟寬廣,深得孫策,孫權兩任君主的禮遇和器重。他的妻子“小喬”在江東亦享有國色美譽,古往今來有不少名家都在詩詞當中表達了對周瑜的讚美和欽佩!
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首推北宋的大文豪蘇軾所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但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羅貫中為了能夠將諸葛亮襯托成一位才德卓越,智慧非凡的賢臣雅士,故意將周瑜描述成了一位心胸狹隘,容不下人的陰暗人物,這其實是對歷史上真實的周瑜的一種詆譭和歪曲!”
周瑜出身於名門大族之後,早在孫堅討伐董卓的時候便與孫策結下了“總角之交”......在孫堅死後,孫策依附於袁術庭下多年,下定決心起兵入吳之際,書信告知周瑜,周瑜立刻率五百人起義響應......隨後助孫策將劉繇趕走,鞏固了在江東所佔領的屬地......
袁術看出了周瑜的才識和能力,想招攬周瑜為己所用但周瑜並不為其所動...周瑜在任居巢縣令之時結識了“魯肅”,周瑜認為魯肅這個人非同尋常,就主動和他交往,此後兩人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偉大友誼。
而到了赤壁開戰之前,曹操是挾盛威而來,又有天子居於其側,孫權所統領的江東集團也分裂成了戰,和兩派!以張昭為首的文官勢力極力勸說少主孫權去迎接曹操並向漢庭投降......
但魯肅卻力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此等關乎江東命運的生死大事!
周瑜反駁了張昭的投降論策,並向少主孫權分析列舉出了江東水軍在抵禦曹操所統率的北方陸軍所具有的取勝關鍵......最終在周瑜,魯肅的合建之下,孫權決心抗曹!
在組建抗曹聯軍的過程當中,年長的程普並不服於周瑜,但周瑜始終是以屈己待人的態度來回應程普,而程普也最終是被周瑜的胸襟和氣量所打動,從此之後對周瑜是敬佩有加......
《三國演義》當中對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而多次試圖要謀害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三氣周瑜”而亡這完全是羅貫中等人的杜撰,與史實嚴重不符!
一言以概之,就是羅貫中等人是在神化諸葛亮,美化劉備;對周瑜則是在詆譭和弱化,同樣被羅貫中有意或無心當中所低估了的還有另一位三國時代的非凡人物——魯肅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魯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