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年 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第3/3 頁)
大亂,忙著救火,躲避火船,根本無暇顧及防守。
常遇春看準時機,大喊一聲:“兄弟們,殺啊!”便率領戰船衝了過去,與敵軍展開了水上大戰。
一時間,湖面上火光沖天,喊殺聲、戰船碰撞聲交織在一起,戰況十分激烈。
小虎在戰船上,奮勇殺敵,他瞅準一個敵軍,用力一刺,將對方挑入水中,可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一個敵軍從側面撲了過來,兩人在船上扭打起來,好在戰友及時趕來,幫忙把那敵軍解決了,小虎這才逃過一劫。
經過一番苦戰,水寨的敵軍被打得大敗,紛紛投降,朱元璋的軍隊又取得了一場勝利。
隨著不斷地征戰,陳友諒的餘部被一點點地剿滅,朱元璋的勢力範圍也越發穩固。
在這過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讓人欣慰的事兒。比如,一些原本跟著陳友諒計程車兵,投降後,朱元璋並沒有為難他們,而是把他們編入了自己的軍隊,讓他們繼續為平定天下效力,這些士兵們感激不已,都想著要好好報答主公的不殺之恩,作戰時格外勇猛。
而且,在攻佔的地方,官府開始組織百姓恢復生產,重新開墾荒地,修繕房屋,集市也漸漸熱鬧起來,百姓們的生活慢慢有了盼頭。
終於,經過數月的征戰,陳友諒的餘部被徹底攻滅,長江一帶再無大的威脅,朱元璋的勢力更加強大了,離統一天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我侄子小虎也在這場征戰中成長了許多,立了不少戰功,他回到家後,我看著他那成熟了許多的模樣,心中滿是感慨,既為他平安歸來感到高興,又為他經歷了這麼多的戰火洗禮而心疼。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領土紛爭以及勢力兼併等方面的情況,且與1365年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國內封建領主割據,時常為了爭奪土地、人口等資源發生爭鬥。各個領主都有著自己的城堡和領地,彼此之間戰爭不斷,就如同朱元璋與陳友諒這般勢力相互對抗。不過英國的戰爭規模相對較小,多是區域性地區的衝突,而且戰爭的方式也較為傳統,主要依靠騎士的衝鋒陷陣。在領主佔領了新的土地後,治理方式也比較簡單,大多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徵收賦稅、管理百姓,缺乏像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後那樣有系統的治理舉措,去恢復地方的生機與穩定,體現出不同國家權力結構與地方治理理念的差異,英國重領主私利主導下的簡單治理,大明則重朝廷統籌下的綜合治理。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有著濃厚的封建等級制度,國王雖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各地的貴族在自己的領地內有著很大的權力,同樣會因為利益紛爭而發生戰爭。法國的戰爭往往涉及多個貴族勢力的聯合與對抗,局勢更為複雜。在佔領土地後,貴族們主要是為了維護自身家族的利益,透過分封土地、賜予特權等方式來鞏固統治,對於地方的整體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考慮較少,相較於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後重視恢復民生、發展經濟等多方面的治理,法國的地方治理顯得更為短視和侷限,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地方治理重點的差異,法國重貴族利益主導下的侷限治理,大明則重朝廷主導下的全面治理。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正處於不斷擴張的階段,透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周邊地區,與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有相似之處。不過奧斯曼帝國在征服新的土地後,採用的是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派遣帕夏等官員去管理地方,這些官員既掌握軍事大權,又負責民政事務,同時伊斯蘭教在地方治理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神職人員會協助進行社會秩序的維護、道德規範的引導等。而朱元璋攻滅陳友諒餘部後,側重於恢復漢族的傳統統治模式,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發展農桑工商等,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地方治理方式的差異,奧斯曼重軍政宗教結合下的地方治理,大明則重傳統儒家理念主導下的地方治理。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對外擴張主要圍繞著海上貿易和商業利益展開,透過建立海外殖民地、控制貿易據點等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威尼斯對於新獲取的地區,主要是從商業角度去進行管理,制定有利於自身商業發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