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釜底抽薪中(第1/2 頁)
舞臺上,佛殿關閉,真經出山。
山下,烏龜掀翻了經書。
經書散落在嶙峋的山石間。
看客一陣心驚,彷彿佛心跟著著急。
恰此時,經文被一名年邁的老者撿起。
枯瘦的手認真的捧起一篇篇經文,恭敬的放入箱籠中。
悟空認出這是自己取經路上救過的小童。
小童也早已認出了猴爺爺,笑了。
唐僧感謝老人家幫忙收經書,欲渡他成佛。
老者婉拒。
悟空、悟靜,圍著他遊說。
老人家依舊笑著:“吾已在吾之淨土,為吾民守安寧,與聖僧所求並無差別。”
唐僧、悟空突然停下了勸說。
經書重新被裝箱,幾人告辭。
唐僧回頭,問老人可有心願未了:如風調雨順、如國泰民安、如天降甘露。
老者搖搖頭:”吾之心,需吾一步步而行,只願不負前路先賢,不負後世來者,能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老者說完,轉身走向紅塵嬉鬧的子民。
另一邊,唐僧幾人飛向縹緲的雲端。
兩端聖地。
兩種追求。
《全劇終》
靜館裡,一片安靜。
誦經的人也停止了聲音。
突然間,萬物都沒了聲音。
臺上迷離的燈光、重新開始旋轉的,見所未見的旋轉動畫,都淹沒在知縣老者慈祥的傾聽子民雞毛零碎的背影裡。
林之念靜靜的看著下面。
他們不是‘民’。
民看不起長戲、進不了茶館。
他們是大農、是世族、是貴人、是中流砥柱,卻都在追求佛哲,一篇篇檄文,都喚不醒的狂熱。
他們的家族裡,出過去尋道的修士,寫過,‘悠然見南山’的詩篇。隱士高人被無限地讚譽,一心尋道是雅士的追求。
背景歌聲緩緩響起。
聲音很輕,唯恐驚動了沉默的人們——《中國覺醒》歌聲緩起:
“那一年你和我一樣年紀……”
走馬燈是熱蒸汽推動一幅幅畫作,放出了老人,從中舉到死亡的一生。
——我仰望你仰望過的星空
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
……
畫面中,一個年輕的縣令接替了老者的位置,在另一片土地繼續傾聽百姓雞毛瑣粹的小事。
——
我都懂……
老人的雕像立起在孩童嬉鬧的穀場。
年輕的縣令拿起了鋤頭……
彩蛋落幕。
靜園裡依舊鴉雀無聲。
春草擔憂的看向夫人:成功?還是失敗?
隱者入仕,大周所有勢力才能重新洗牌!
他們的人才能趁機融入。
零散的聲音響起,繼而是更多的聲音,然後淅淅瀝瀝的散場。
春草急死了。
林之念靜靜的看著陸陸續續離開的人們。
桌上了留下的幾串佛珠,幾把佛扇。
春草激動了,剛要說什麼。
林之念開口:“讓其他場次,正常結局。”
“為什麼?!”春草不解,這麼好的機會,她們不輸出自己的思想?
她跟了夫人多年,知道兵馬不動,思想先行的道理!
“稀有,才是傳播最快的方式。明天靜園開唱《九品芝麻官》,茶館開說《小仵作探案》。”基層、務實,以後才會被傳唱。
檄文叫不醒他們!那麼後世名呢!
“是。”
……
林之念從靜園出來。
再次看到融入人群中的看客。
他們或隱晦或激動的說著最後對決的幾大箴言。
前者,是佛文在這片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融合,超越了源地,一次次昇華。
後者,是務實的先驅,一代代的叫醒,一次次吶喊!埋了無數骸骨,叫醒的震耳發聵!
林之念卻突然想起。
五歲那年,她開心地陪爹爹去縣府交稅收。娘不讓她去,她就要去玩。
她以為一天就能來回。
最不濟三天也能來回。
結果她們排在第一百多位,她覺得也沒什麼,晚上也該輪到她們了,她還能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