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1/2 頁)
</dt>
&esp;&esp;大廟溝住的都是從京城流放過來的,這邊的建築修建的時候就跟四合院有些類似。
&esp;&esp;大門南側是兩間倒座房,正對著倒座房是正房三間,兩側各帶一間耳房。左右各三間廂房,前院是一大片菜地,種的是白菘,蘇氏很高興的:這白菘燉豆腐很好吃的,我看露露買的有豆腐,今天晚上咱們就吃這個了。
&esp;&esp;吃了一路乾糧的白露聽見燉菜就饞了,吸溜吸溜口水:燉豆腐要多放五花肉,娘,我買了很多肉,夠咱們吃好幾年呢。
&esp;&esp;李致遠揉揉白露的腦袋:露兒瘦了,娘子,這段時間好好給露兒補補。回頭我和老大老二上山打只鹿,咱們吃鹿肉鍋子。
&esp;&esp;蘇氏笑著點頭,女兒失而復得,她明白丈夫的心思,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的都捧到孩子面前。
&esp;&esp;後院面積更大,種著零星幾棵果樹,西牆角搭有雞窩,東牆角是牲口棚子,可以用來養騾子。
&esp;&esp;正房三間,中間當堂屋,放上八仙桌和幾把椅子客人可以在這裡招待。東間李致遠夫妻倆住,西間當白露的閨房,兩間耳房,裡面放上大木桶,可以洗漱。
&esp;&esp;李白珩夫妻倆住東廂、李白軒夫妻倆住西廂。兩間倒座房裡間有土灶,可以當廚房,外間擺上桌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正合適。靠牆還可以打一排櫃子,不管是放糧食,還是放雜物都合適。
&esp;&esp;白露和孃親蘇氏拾掇三間正房,秦淑慧、何嵐各自收拾東西廂房。李致遠帶著倆兒子把騾車上的東西搬到屋裡。
&esp;&esp;白露把騾車上塞滿了,被褥、吃食和糧食啥都有,父子仨搬了一會兒,突然想起自己有儲物戒,對視一眼看著彼此狼狽的模樣忍不住都笑了。笑完,三人分著把東西收到儲物戒裡,到屋裡再放出來,速度果然就快多了。
&esp;&esp;搬完騾車上的東西,打發倆兒子去幫他們媳婦幹活,自己趕著騾車,拉著媳婦、閨女去了柳樹屯。
&esp;&esp; 古代炮灰軍嫂5
&esp;&esp;柳樹屯離大廟溝有十來里路, 聽上去好像挺遠的,但這屯子已經是離大廟溝最近的一個屯子了,大廟溝離發配過來的比較早的那些村民, 提起柳樹屯都說隔壁那柳樹屯。
&esp;&esp;李父去買院子時, 問里長媳婦去哪買傢俱, 里長媳婦就是這麼跟他說的。李父當時都吃驚極了, 十多里路的隔壁村,這個隔壁倒是挺遠的。
&esp;&esp;其實這也正常,為啥他們會被髮配到遼東,苦寒之地, 疆域遼闊、人煙稀少。據說他們這邊因為離大營府比較近, 村子與村子之間離得比較近,有些地方走個百十來裡都看不到人煙。
&esp;&esp;柳樹屯跟大廟溝差不多,幾乎都是從其他地方流放來的, 或者祖輩是流放過來的。
&esp;&esp;屯子裡有個柳木匠做的傢俱是出了名的好。柳木匠叫柳沐陽,幼年時家貧,小小年紀就給人家放羊。
&esp;&esp;窮人家的孩子小時候一般沒有什麼正經的名字,喊的都是諸如大娃、二娃、狗蛋之類的小名。
&esp;&esp;柳沐陽是家中老三, 他爹給取名叫柳三娃。這孩子打小就聰明、主意正,他覺得村子裡叫三娃的太多了,不喜歡這個名字。跑去求村裡的老秀才,讓他給自己改個好聽的名字。
&esp;&esp;老秀才看他一個小不點兒還挺有想法就打趣他:你從小給人牧羊, 要不就叫柳沐陽吧?
&esp;&esp;柳沐陽以為是牧羊, 還有些不樂意,等老秀才給他解釋之後, 他覺得比這名字很好,於是就改名叫柳沐陽。
&esp;&esp;柳沐陽十幾歲時, 去京城服徭役,接觸到木工一道。因為聰明好學、刻苦鑽研,被一個老木匠收做徒弟,盡心盡力的培養。
&esp;&esp;後來,柳沐陽青出於藍勝於藍,以技藝精巧聞名京師。先帝篤通道教,常大興土木、修建道觀。有一次巡視道觀時,看到佈局嚴謹,結構巧妙的大殿,很是歡喜。
&esp;&esp;得知出於柳沐陽之手,不但大加讚賞,還賞了他官職。經過多年努力,他靠著自己的手藝被先帝破格提拔為工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