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啟示錄(第1/2 頁)
“可能再給我一些時間,我能看到更多。”
“那你看到了什麼?”玩家問,“比如與我們的世界不同的歷史分岔口,比如我們世界沒有的高科技,植物動物之類的。”
翻書玩家道,“我還在看呢,比如我現在看的這本書。”
“書名叫什麼?”
“《啟示錄》,”他說,“我覺得這本書挺有意思的,就拿來看看。”
“《啟示錄》?”有人對此還有些印象,“這不就之前有個玩家看的那本書嗎?”
想了想,這人按著記憶慢慢複述,“什麼母親衍化萬物,身體化為大地,滋潤與孕育了……”
有人笑了起來,幫他補充,“滋潤與孕育了一堆的‘我們’。”
他這樣一說,也有幾聲笑容響了起來。
翻書玩家也笑了,“是,一堆的‘我們’。”
有人問,“這麼多的書,為什麼你非要看這本書?”
翻書玩家說,“《啟示錄》裡的內容,某種程度就相當於宗教類書籍,而從宗教書籍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因為宗教書籍不僅記錄了宗教的發展歷程,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社會結構、文化背景和政治環境。”
他這樣說著,也有玩家被吸引了注意,呼吸也放緩了些,開始感興趣地傾聽起來。
“那你從這裡看出什麼來了?”
翻書玩家頓了頓,回答,“信仰崇拜。”
“一種極端的,狂熱的信仰崇拜。”
“從字裡行間中能看得出來,這文中的‘我們’堅信自己身體所有的一切都屬於並且來自於所謂的母親,而文中稱呼母親所用的‘祂’字能看的出來,這位母親應該就是他們崇拜的神明,我能猜到的就是編寫這本書的背景時期應該是非常血腥的,他們肯定有專門對神明舉行的祭拜儀式,而對神明的祭拜與獻祭絕對存在以‘我們’為祭品的儀式,因為以母親這個詞來稱呼神明,隱喻著信徒內心有迴歸,依賴,服從的意思,他們肯定會以獻祭自身為榮,而這段時期的政治掌權者思想必定是畸形,母系社會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絕對。”
猶豫了一下,他又補充,“而且這個世界絕對存在超自然事件。”
不等其他人詢問,他解釋道,“眾所周知,宗教的存在就是為了穩定社會,宗教透過其信仰體系將個人和社會群體凝聚成一個統一的共同體,增強內部的團結和一致性。宗教領袖作為宗教意識和組織的最高體現者,具有特殊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能夠在宗教共同體內喚起強烈的認同意識,從而促進共同體內部的團結與一致?,但這種狂熱的信仰崇拜不僅僅不能穩定社會,反而會對社會帶來絕對的動盪,只要是一個正常的掌權者,就不會允許這種扭曲怪誕的思想存在,但它們卻存在了。”
“也有可能是一些極端分子組建的邪教所編寫的反社會教義書籍,不能代表這個社會背景吧。”
翻書玩家說,“可是你要看這本書出現在哪裡,這裡是初中學校的圖書室,也就是說明這種宗教狂熱是這個世界的正統思想,是可以讓大眾客觀閱讀與研究的,甚至他們不懼怕未成年學生會被這種書籍扭曲思想,換句話說,這本書不是十八禁!”
其他人都不說話了,翻書玩家說著說著聲音也低了下去,最後說,“我還有一個猜測。”
他說,“我猜測,這本書後揭露的世界,應該是有一個集體意識的聚合體存在。”
白雪芹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些毛骨悚然。
“……你們看,我們身邊的桌椅板凳,這個教室,這個圖書室,跟現實世界沒有什麼不同,你覺得一個擁有這麼癲狂的宗教思想的社會,會有心情做這種發展嗎,我覺得不會。”
“這些產品,無一不是應該在穩定的社會發展下才會存在的產物,人的精神狀態不會這麼割裂,一邊努力發展,一邊瘋狂拜神,我只能猜測在這些所有的‘我們’之上,還有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一個共同的集中意識,操控著讓他們清醒地癲狂。”
他這樣一大段話說出來,很多玩家都沒說話,似乎都在想著什麼,大家各想各的,良久,有玩家嘀咕一句,“不是啊,兄弟,你真的能從裡頭看出這麼多嗎?”
“兄弟怕不是搞研究的吧?”有人打趣。
“想得倒挺多,但有什麼用?”玩家冷淡說,“能通關不?”
“你這樣說就沒意思了。”另一個玩家說,“這也是一種研究不是?副本遊戲都十年了,能在這些地方還原副本遊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