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南巡(二)(第1/4 頁)
呂芳儘管內心充滿了驚疑不定之感,但他深知宮廷之中行事需謹慎萬分,故而臉上不敢流露出哪怕一絲一毫的異樣神情。
他趕忙應聲稱是,隨後匆匆忙忙地退下,馬不停蹄地開始著手籌備明日早朝所需要處理的各項事務。
當夜幕降臨,萬籟俱寂,整個紫禁城中唯有幾盞燈火在風中搖曳閃爍,顯得有些寂寥冷清。
呂芳獨自一人在悠長的廊道上來回踱步,心中暗自揣度:倘若群臣明日真的知曉了嘉靖皇帝意欲南巡之事,恐怕這朝堂之上又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甚至可能鬧得雞犬不寧、沸反盈天。
想到此處,他不禁眉頭緊蹙,憂心忡忡起來。
時光荏苒,轉瞬之間便到了次日清晨。
東方天際泛起一抹絢麗多彩的朝霞,宛如一匹錦繡綢緞鋪陳開來,將整個紫禁城都映照得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文武百官們依照品階高低依次魚貫而入,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似乎都在猜測著皇帝陛下今日究竟會有何等重大的宣告。
而此時端坐在高高龍椅之上的嘉靖皇帝,則身披一襲金光閃耀的龍袍,其面容緊繃、神色凝重,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猶如兩道閃電般凌厲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彷彿能夠洞悉每個人心底最隱秘的想法。
“眾卿平身。”嘉靖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凝重地沉聲說道。
他那低沉而威嚴的聲音在朝堂之中迴盪著,讓原本有些嘈雜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群臣們紛紛恭敬起身,一個個都挺直了腰板,屏氣凝神,目光齊刷刷地望向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
他們心中暗自揣測著皇上此次召見眾人所為何事,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緊張和期待的神情。
只見嘉靖皇帝微微眯起雙眼,掃視了一圈下方的臣子,然後緩緩開口道:“朕昨日接到南下官員呈上來的關於顯陵的勘察報告,其中所述之事令朕憂心忡忡啊!”說到此處,他不禁輕輕嘆了口氣。
群臣們聽到這話,心中皆是一驚,不知道這顯陵究竟發生了何事竟能讓皇上如此憂慮。
就在這時,只聽嘉靖皇帝繼續說道:“據報,如今顯陵的玄宮出現滲水現象,朕每每思及此事,便心痛不已。況且,母后已然仙逝,但卻因種種緣由無法與父皇合葬於一處,此乃朕之大不孝也!”
說完這番話,嘉靖皇帝的臉色愈發陰沉起來,彷彿心頭壓著一塊沉重的巨石。
而朝堂之下的群臣們則被這突如其來的訊息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整個大殿鴉雀無聲,靜得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回過神來,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然而,還未等他們討論出個結果,就聽見嘉靖皇帝再次高聲說道:“故而,朕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親自南巡顯陵,檢視實際狀況後再行定奪。”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朝堂之上炸響。
群臣們頓時嚇得面如土色,魂不附體。
要知道,自從太祖、太宗過後,尤其是英宗北狩土木堡以來,皇帝千里迢迢出宮巡遊之事已變得極為罕見。
且多年來,朝廷上下為確保皇帝的安全無虞,早已形成默契,將皇帝的出行範圍預設為僅限京師以及周邊的皇陵等地域。
久而久之,這甚至已成為了朝廷不成文的規矩和體統。
想當年,正德皇帝全然不顧朝廷禮法和規矩,行事乖張放縱。
時而偷偷摸摸地溜到宣府去搞什麼“北巡”,時而又打著征伐寧王的旗號大張旗鼓地“南巡”。
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就在他回京的途中,竟發生了一場意外——正德皇帝不慎跌入水中,而後雖經全力救治卻終因傷勢過重而回天乏術,一命嗚呼。
這無疑給後世留下了極其慘痛且深刻的教訓。
果不其然,當嘉靖皇帝決定南下的訊息一經傳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般引起軒然大波。
六科、十三道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言官們,聽聞此訊後一個個心急如焚,爭先恐後地上書苦勸皇上打消這個念頭。
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是將顯陵北遷還是把太后靈柩南祔都並非關鍵所在,真正讓他們憂心忡忡的乃是皇帝本人的南巡之舉。
畢竟有正德皇帝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誰也無法預料此番南巡會不會重蹈覆轍再生變故。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即便眾人如此苦口婆心地勸諫,嘉靖皇帝卻似乎心意已決,絲毫沒有改變初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