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喪葬之議(第3/4 頁)
常清楚嘉靖皇帝會在這朝堂議政的時候,突然提及像喪葬這類事情,其中肯定不會有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的啦。
只見那張璁稍稍眯縫起自己的雙眼,就好像是在心中默默掂量著接下來要說出口的每一個字眼究竟有著多重的分量一般。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不緊不慢地張開嘴巴,語氣沉穩而又謹慎地說道:“陛下,請恕微臣斗膽進言幾句。雖說這喪葬之事的確至關重要,然而更為關鍵的還是需要優先考慮到陛下您個人的想法,還有太后她老人家的臨終遺願吶。如今太后不幸駕鶴西去,這對於我大明王朝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喪事。所以呢,微臣在此冒昧地問一下,不知道太后她在生前是否留下過有關身後事安排的特別囑託或者願望呢?”
嘉靖帝聞聽此言後,其眼眸之中忽地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讚許之色。
只見他微微頷首,動作輕柔舒緩,彷彿對張璁所提出的觀點甚是認可。
“張卿此語,實乃深得朕心啊!”嘉靖帝緩聲說道,語氣中透著幾分感慨,“這喪葬之事,不僅需將朕的一片孝心展露無遺,更要顧及母后臨終前留下的遺願。想當年,母后在世之時,便曾特意囑託過朕,期望能在她百年之後與父皇合葬一處。只可惜,如今父皇遠在承天府,而母后則長辭於京城,如此遙遠的距離著實令朕深感困擾,不知該如何才能妥善地達成這一合葬之事啊。”
隨著嘉靖帝話音落下,偌大的宮殿之內頓時陷入了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當中。
諸位大臣們有的低垂著頭顱,眉頭緊蹙,似是在苦苦思索著應對之策;有的則三兩成群,湊在一起小聲嘀咕交流著各自的想法。
整個大殿內的氣氛凝重異常,壓抑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片沉寂持續了好一會兒之後,終於有一人打破了這份寧靜。
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一位身著文官服飾、相貌堂堂的大臣穩步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此人正是禮部左侍郎張侍郎。
張侍郎先是朝著嘉靖帝恭敬地行了一禮,而後朗聲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既然太后娘娘的遺願乃是與先帝合葬,那麼我們不妨考慮這樣一種方式——‘奉睿宗皇帝的遺衣冠與章聖皇太后一同安葬於京城,同時再將章聖皇太后的遺冠帔供奉起來,並使其與先帝合葬於顯陵’。如此一來,便可實現南北兩地分別安葬,讓兩位都能各自相伴對方的衣冠遺物,也算是圓了太后娘娘的心願。”
嘉靖帝聞罷此議,那原本舒展的眉頭微微蹙起,宛如兩道墨色山巒聚攏在了一起,顯露出些許不滿之意。
他靜默不語,時間彷彿在此刻凝固了一般,整個朝堂之上唯有眾人輕微的呼吸之聲清晰可聞。
少頃,嘉靖帝緩緩抬起頭來,他的目光如炬,再次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那銳利的眼神猶如獵鷹在空中盤旋,似要從這眾多臣子之中尋得一個更為妥帖適宜的解決之法。
正在此時,一直未曾言語的夏言突然向前邁出一步,拱手躬身說道:“陛下,張侍郎所言之策固然有些道理,然南北分葬之舉,終究違背了自古以來夫妻合葬之傳統規制啊!如此行事,恐怕難以充分展現出陛下您的拳拳孝心吶。依微臣之見,不妨效仿古代舊制,於京城近郊尋覓一處風水寶地,精心營造一座陵寢。而後再將睿宗皇帝的靈柩恭請回遷至此,使之能與聖皇太后得以安然合葬。如此一來,既遵循了祖訓禮法,又可盡全陛下的一片赤誠孝義之心,實乃兩全其美之計也。還望陛下三思。”
說罷,夏言再次深深一躬,靜待嘉靖帝的回應。
嚴嵩聞聽此言,面色一沉,當即毫不客氣地反駁道:“夏首輔,您這話說得可就太不恰當啦!想睿宗皇帝的靈柩已然安穩地放置在承天府好些年了,如果此時貿然決定將其遷回京城,那必然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啊!而且如此大動干戈,豈不是要驚擾到睿宗皇帝的在天之靈嗎?這樣一來,恐怕會對咱們大明的江山社稷產生不利影響喲!依微臣之見吶,還是應當讓睿宗皇帝就在當地入土為安,也好讓太后她老人家的靈魂能夠得以安息呀。”
嚴嵩這番話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群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有的大臣覺得嚴嵩所言不無道理,點頭表示贊同;而另一些大臣則認為夏首輔的提議也有可取之處,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一時間整個金鑾殿裡喧鬧異常,人聲鼎沸。
嘉靖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面無表情地看著底下眾臣爭論不休。
他微微皺起眉頭,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