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周易哲學蘊妙玄,聊齋珠兒展新篇(第2/14 頁)
過珠兒的故事,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最後,周易哲學中的和諧理念也是“珠兒”故事所蘊含的重要價值。和諧是宇宙萬物的理想狀態,也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
在“珠兒”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珠兒與父母、與朋友之間的關係,都體現了和諧的美好。他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追求和諧的過程。他用自己的愛與包容,化解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來分析“珠兒”的故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奧哲理。這個故事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哲學著作。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陰陽、變化、平衡、象數、時位、道德和和諧等周易哲學的核心概念,讓我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到豐富的哲學營養。它告訴我們,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難和挑戰,我們都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變化,努力追求平衡,堅守道德底線,以和諧的理念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自然和諧共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安寧。
周易哲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珠兒”的故事與周易哲學的結合,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創新與傳承。這種結合不僅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文學作品的內涵,也讓我們對周易哲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透過本文的分析,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珠兒”的故事,以及周易哲學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一起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遨遊,不斷探索其中的奧秘,為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聊齋志異之珠兒》的原文與白話文:
原文
常州民李化,富有田產。年五十餘,無子。一女名小惠,容質秀美,夫妻最憐愛之。十四歲,暴病夭殂,冷落庭幃,益少生趣。始納婢,經年餘,生一子,視如拱璧,名之珠兒。兒漸長,魁梧可愛。然性絕痴,五六歲尚不辨菽麥;言語蹇澀。李亦好而不知其惡。
會有眇僧,募緣於市,輒知人閨闥,於是相驚以神;且雲,能生死禍福人。詣李募百緡。李難之,給十金,不受;漸至三十金。僧厲色曰:“必百緡,缺一文不可!”李亦怒,收金遽去。僧忿然而起曰:“勿悔,勿悔!”無何,珠兒心暴痛,巴刮床蓆,色如土灰。李懼,將八十金詣僧乞救。僧笑曰:“多金大不易!然山僧何能為?”李歸而兒已死。李慟甚,以狀訴邑宰。宰拘僧訊鞫,亦辨給無情詞。笞之,似擊鞔革。令搜其身,得木人二、小棺一、小旗幟五。宰怒,以手疊訣舉示之。僧乃懼,自投無數。宰不聽,杖殺之。
李叩謝而歸。時已曛暮,與妻坐床上。忽一小兒,入室,曰:“阿翁行何疾?極力不能得追。”視其體貌,當得七八歲。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李推下之,墮地無聲。曰:“阿翁何乃爾!”瞥然復登。李懼,與妻俱奔。兒呼阿父、阿母,嘔啞不休。李入妾室,急闔其扉;還顧,兒已在膝下。李駭,問何為。答曰:“我蘇州人,姓詹氏。六歲失怙恃,不為兄嫂所容,逐居外祖家。偶戲門外,為妖僧迷殺桑樹下,驅使如倀鬼,冤閉窮泉,不得脫化。幸賴阿翁昭雪,願得為子。”李曰:“人鬼殊途,何能相依?”兒曰:“但除斗室,為兒設床褥,日澆一杯冷漿粥,餘都無事。”李從之。兒喜,遂獨臥室中。晨來出入閨閣,如家生。
聞妾哭子聲,問:“珠兒死幾日矣?”答以七日。曰:“天嚴寒,屍當不腐。試發冢啟視,如未損壞,兒當得活。”李喜,與兒去,開穴驗之,軀殼如故。方此怛,回視,失兒所在。異之,舁屍歸。方置榻上,目已瞥動;少頃呼湯,湯已而汗,汗已遂起。群喜珠兒復生,又加之慧黠便利,迥異曩昔。但夜間僵臥,毫無氣息,共轉側之,冥然若死。眾大愕,謂其復死;天將明,始若夢醒。群就問之。答雲:“昔從妖僧時,有兒等二人,其一名哥子。昨追阿父不及,蓋在後與哥子作別耳。今在冥間,與姜員外作義嗣,亦甚優遊。夜分,固來邀兒戲。適以白鼻送兒歸。”母因問:“在陰司見珠兒否?”曰:“珠兒已轉生矣。渠與阿翁無父子緣,不過金陵嚴子方,來討百十千債負耳。”初,李販於金陵,欠嚴貨價未償,而嚴翁死,此事無知者。李聞之,大駭。母問:“兒見惠姊否?”兒曰:“不知。再去當訪之。”
又二三日,謂母曰:“惠妹在冥中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