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探索一番(第2/3 頁)
是招了招手,讓趙金玉靠近點,附耳說了一些不能讓外人聽見的話。
趙正的斷腿告假,御醫親自診斷,高隆盛攜聖意垂問,自也是板上釘釘。朝中少了那陰陽怪氣的趙元良,似乎天都亮了起來。
果不其然,鄭西元上朝第一件事,便是對變革大唐軍制的提議,再次上奏。這一回,他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軍制表的內容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娓娓道來。
“聖上!大唐開疆拓土,原本府兵制立下了赫赫功勞。但此一時彼一時也,新朝百廢俱興,各地府兵編練空佔徭役農時,荒廢田業。河隴、劍南、河北各道戰事仍頻,便也罷了。可江南、嶺南、淮西等地,並無戰事,府兵若是加練,定會影響收成。若是不練,往後一旦邊塞有事,其戰力可想而知。前二年,府軍多以流民充之,各等折衝府吃空餉比比皆是。是以,為大唐萬年計,不若廢除府兵制,取締折衝府。一來,可減輕農戶徭役負擔,二來,也能節省一筆折衝府的開支和人員。讓農戶專事種地,讓軍府專事養兵練兵。此一來,既能多產糧食,更能養出善戰之旅。”
“萬萬不可!”
鄭西元話音剛落,渠國公果然也站了出來,他拱手道:“聖人明鑑!鄭相所言,皆為虛幻,不可輕信!”
“渠國公,你有話說話,莫要說些七七八八的。”興慶帝開口道:“既是相閣有分歧,該是有理說理,莫要胡攪蠻纏。”
渠國公道:“聖上!鄭相的新軍制,臣也略有耳聞。看上去,的的確確能減輕農戶負擔。但這其中,有些問題還亟需商討。”
他轉身,面對鄭西元道:“鄭相,我且大膽問你。新軍不事農時,乃專事軍事。其餉,何人發放?軍資又如何調配?朝中稅收這些年本就不多,新軍編練,花費何止千萬貫,這一筆開支,又從何處調撥?”
“軍費不勞渠國公費心,自然有各州各府!”鄭西元道:“兵部擬定新軍規模,州府駐地。各道、各府依力承擔軍費,不須朝廷供養。”
他轉頭,下意識地去找趙正,卻勐然想起,今日趙元良告假了。於是又道:“此事兵部也有過答覆,倒是不難。”
聖人“咦”了一聲,“兵部?這麼說,趙元良也同意變更軍制?”
“並非如此!”趙金玉出列道:“此事趙相其實原本並不熟知,只是昨日我去探望時,他曾問過臣新軍制的一些細節,臣非領兵之將,對此也並非十分了解,只照軍制表上的多說了幾句。趙相思慮再三,說其中三有三無,他拿不定主意,若是聖人有問兵部,便讓臣替他答覆聖人,新軍制有其可取之處,但也明明白白存在諸多不足。但若是朝中議定決策,兵部定全力配合。”
說罷,他便從袖兜裡拿出一卷羊皮紙,恭恭敬敬地遞了上去,“此乃趙相呈書,請聖人過目!”
高隆盛走下陛階,接過了呈書,卻聽一旁渠國公冷笑一聲,“什麼三有三無,趙相這是在安西騎馬騎慣了,倒是精通兩腳叉開,一邊一條腿了!此等見風使舵、聞風而動的伎倆,當真是妙了!”
“渠國公!”興慶帝暗歎一口氣,指了指他,“嘖”了一聲,道:“你怎就改不了你這臭脾氣?有什麼事不能好好說話?趙元良若是那見風使舵之人,那朕看,這朝中就沒一個剛直不阿的大臣了!趙元良乃募兵制的頭一個倡導人,他在河隴時,用的就是此等軍策。怎地在朝中,這就變成了聞風而動了?”
渠國公低頭,拱手朗聲道:“陛下!河隴是河隴,長安是長安,朝堂是朝堂,江湖是江湖!河隴合用的軍策,並不一定適用於他處。趙相年輕氣盛,他只嗅到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考慮自是欠缺穩妥。這募兵制往往便就造成軍中兵士只知將領,不知聖人的局面。此弊端,往往藏於後日,眼下若不重視,那便是動搖國本的天大禍事!陛下,臣請陛下三思。”
“王靖王相公!”鄭西元斷然喝道:“王相這說的是誰?如今四邊將領,除去安西趙吉利,河隴魏王、劍南徐王都乃聖人嫡子。河北琅琊侯康陸,更得聖恩,王相這麼說話,卻不怕他人參你一個毀謗和汙衊?”
“鄭相何必動怒!朝中議事,原本就是解決當下難題,著眼長遠隱患。若同朝都是一個聲音,那這相閣組起又有何意義?鄭相雖為朝堂首輔,不過是替聖人執筆而已,難不成眼中並無聖人,當真想要將朝堂擺佈成一言堂不成?”
“你這……”鄭西元沒料到一向善於和稀泥的王渠讓他爹如此剛硬,竟是當面說出此等難聽的話來,想來這新軍制他是真的反對,於是一張臉頓時有些掛不住了,“王相這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