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40集《妙法蓮華經》(第2/7 頁)
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明什麼叫取相惑。過去在唐朝有一個故事叫做黃粱夢。說有一個窮苦潦倒的讀書人,叫盧生,他家裡很貧窮。他覺得唯一能夠脫貧的方式就是博取功名,所以他努力地讀書。考試的時間到了,他就上京去趕考。路途中,他住進了鄉村的一個小酒店。黃昏的時候,還沒有開晚飯之前,他就到酒店外面的花園中散步。散步的時候遇到了呂洞賓。呂洞賓是八仙過海中的一個仙人。呂洞賓跟這個盧生就說:“你來幹什麼呢?”他說:“我來考試。”兩個就相談甚歡。呂洞賓一看這個人有修道的善根,就說:“你別考功名了,你來跟我修仙道吧。”盧生說:“不行,我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這一天。我怎麼能夠放棄呢?”呂洞賓看他心力很堅定,說:“這樣子好了,我不強求你了。現在離吃飯時間還早,要不你到我的房間,我給你看一個寶貴的東西。”
呂洞賓就把盧生帶到他的房間,拿出一個枕頭。他說:“你先在這個枕頭上睡下,休息一下。”這個盧生往枕頭上一躺,就開始發現了一些事情。他發現他這次考試果然考上了進士。考上進士以後,皇帝就賜給他一個官位,做節度使。唐朝的節度使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市長這一類。因為他領軍有方,平定了當時很多的禍亂,所以皇帝就給他升官,一直升,升到宰相(你要不是皇上的兒子,做到最高大概就是宰相了,作為一個臣子最高就宰相)。他不但做宰相,官位順利,還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幫他生了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有戰功,每一個都做朝廷的大官。
他活到八十二歲。正當他榮華富貴的時候,有一天突然間生了重病,躺在了病床上。他臨死之前生起一念的驚怖,說我不願意死,我不願失去我的榮華富貴,這是我今生努力所得!他那一念的驚怖心就讓他醒過來了。醒過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夢。這個時候酒店的主人煮那個黃粱,就是小米,小米飯都還沒有煮熟,他就把今生的經歷看過一遍。後來他就跟呂洞賓學修道了,因為他看清人生,他覺知了。
生命的可怕,不是生命本質,而是你不知道它的真相。我們為什麼不知道真相呢?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相狀在引導我們。你看有些人,他的取相是財富。因為他過去生可能深受貧窮之苦,所以他把這個財富就想得特別的重要。我前生為什麼很多理想抱負不能實踐?就是沒有錢。所以他的取相在金錢。有些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博取好的名聲;有些人把感情這個相狀放在心中……
總之,身為一個凡夫,我們一生經歷了很多老病死的折磨,但是我們一點都不害怕。為什麼?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相狀在引導我們。這個相狀可能是財富,可能是感情,可能是名聲,各有各的相狀。這個相狀如果不拿掉,不要說成佛了,可能把過去的善根都破壞了。
佛陀出世以後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嚴重性不是三界起火,而是不覺不知。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點,自己的攀緣的追求點;然後,為了追求這個東西他什麼都不怕,你讓他生生世世輪迴他都不怕。這個就是人生的盲點。
所以佛陀等於看到了兩件事:第一個,佛陀看到了三界起火了;第二個,他也看到了這些小兒子們為了追求快樂而不覺不知,對火是一點都不害怕。這些兒子不害怕,佛陀開始害怕,“起大驚怖”。所以,四聖諦第一件事情,“知苦”!它先訓練你,你要看到三界的痛苦。你為什麼要離開三界?這個出離心的生起就是知苦。而這些人不知苦!
醜二、舍幾用車喻分二:寅一、舍幾喻;寅二、用車喻
當然,這樣子看到了火、看到了眾生不覺不知,對佛陀整個教化眾生的佈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看下一段,醜二的“舍幾用車喻”。這個幾就是房子裡面比較珍貴的傢俱,就是茶几,這個就是比喻大乘的法門。“舍幾用車”就是捨棄大乘法門而用三乘的方便。
寅一、舍幾喻分二:卯一、勸門擬宜不得;卯二、誡門擬宜不得
卯一、勸門擬宜不得
我們看經文。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几案,從捨出之。復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陿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
作為一個佛陀,他有無量的功德,他當然希望把所有的功德都給兒子,作為父親不可能把珍寶藏著不給兒子的。所以,他本來是希望能夠透過華嚴的教法,讓諸子們直接承受大乘的功德。他是有這樣的一個擬宜,就是他有這樣的構想,後來卻發覺行不通。我們看這個過程是怎麼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