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48集《妙法蓮華經》(第4/8 頁)
貪求的財色名食睡的快樂更快樂,而且是沒有過失的快樂。
那這個快樂在哪裡呢?“今在門外”,我把羊車、鹿車、牛車這種遊戲的快樂,放在三界外等你們。只要“汝等出來,吾為汝等,造作此車”,我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那麼你們乘此三種車,“隨意所樂,可以嬉戲”,你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自在解脫,可以到處遊戲。而這種遊戲的快樂,是超過你在三界的快樂。
這個地方在說明佛陀善用眾生的希望。前面大乘佛法是要改變你的希望,就是你不能追求三界的快樂。說實在,我們很難一開始就落入無所得。因為長時間的輪迴,我們生生世世就是追求快樂,這養成一種堅固的習性。如果現在說你什麼都不能追求,那對他來說,這個法他沒有感覺。那你現在說,你要追求快樂,我有更好的快樂。那這個時候就怎麼樣?相應了。
但這個地方有一個經文值得我們注意,就是“吾為汝等,造作此車”。這個地方古德有一些發揮,我們說明一下。就是說,修行要靠自己,怎麼佛陀幫我們把車造好了呢?這個地方是表示一種作證,叫做作證。就是說,“此是苦,汝應知”,但是從“造作此車”,“此是苦,我已知”;乃至於“此是道,汝應修;此是道,我已修。此是滅,汝應證;此是滅,我已證”。這個地方就是說,佛陀以過來人的身分作證,這個苦集滅道我是走過來的,所以你們放心,這是一個可通達的道路。不是說佛陀把這個車造好,而是說這一個路是通達的,我已經走過來了。所以我們佛教修學,一定是先對佛有信心,才能夠建立對法的信心。佛一定是以過來人的身分來帶動我們。這就是“我為汝等,造作此車”,就是這個“車”我已經走過了,是這個意思。
卯三、頌適子所願
看經文。
諸子聞說 如此諸車
即時奔競 馳走而出
到於空地 離諸苦難
前面佛陀先滿足眾生的需求。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三界呢?雖然我們每一生在三界裡面可以說是受盡了折磨,老、病、死可以折磨我們,各式各樣的痛苦,但是我們對三界的果報還是很喜歡,因為在痛苦中有快樂。其實我們平心而論,這一輩子我們受的痛苦遠多於快樂。幾乎每一個人到了五十歲都會同意說生命是苦多樂少,每一個人都會同意。但是我們為了那一點快樂,我們會希望來生繼續追求。
所以佛陀就善用我們追求快樂的心態。好,你就是要追求快樂,那我給你一個更大的快樂。所以“諸子聞說,如此諸車”,這是聞慧。重點是怎麼樣?契機了。雖然這個法門不是很高深,沒有以無所得廣修六度那麼高深,但關鍵是相應了,所以他聽進去了,這句話他聽進去了。聽聞以後產生了信解,聞慧。“即時奔競”,開始產生了深入的修學,叫做思慧跟修慧。“馳走而出”,見道位,證得我空。他透過苦集滅道、無常無我的智慧,開始把這個“我”給放棄了,最後到於空地,到一個沒有火的地方,我空之地,“離諸苦難”。
“適子所願”,這段很重要!諸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選擇自己的法門,成敗的關鍵就是這個法跟你的機要完全地配合。所以我們修行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說你的根機是這樣,一定要找一個這樣的法門,然後你這個法門修起來卻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你就很難成就了,法大機小。
所以印光大師說,法門沒有高下,契機就是妙法。我們舉一個例子,就以淨土宗來說。其實我們看《阿彌陀經》,佛陀對極樂世界的功德講得很多,快樂的功德、解脫的功德、成佛功德,他講得很多元化,因為佛陀不知道你到底是哪一個契機。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讀完以後,你要找一個你自己的淨土法門。比方說,有些人對衣食自然產生好樂,他一輩子為衣食奔忙,他覺得這個衣食自然能夠啟動我的好樂、讓我欣求極樂。好,你就把衣食自然拿過來。有些人覺得說,具足神通,我可以用神通去其他世界到處旅遊。你把你所喜歡的東西都整合起來,你自己要規劃出你自己心中的極樂世界。重點是讓你怎麼樣?欣求!我們最怕唸佛人唸到最後這個佛號完全沒有感覺。其實淨土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無所求。你問他念佛幹什麼?他不知道。就是這部車子前面沒有那隻牛在引導,他修行沒有一種意樂,沒有一種目標,那這個佛號就糟了,這個佛號沒有引導性。
諸位!三乘法門為什麼能夠讓諸子快速成就?因為剛好滿足他的意樂。修行,只有你自己能夠去決定自己的成敗,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增上意樂,被動的就完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