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集《妙法蓮華經》(第5/8 頁)
先王經常在一起,先王一旦出巡,他一定會在這棵大樹下休息,所以你跟這棵大樹就結下一個很深的因緣,所以你現在看到這棵樹觸景生情。他就問這個阿羅漢說,那我為什麼會投胎做先王的兒子呢?這個阿羅漢說,我沒辦法回答這麼深的道理。那這樣子好了,我把佛陀請過來。
這阿羅漢就用神通力飛到舍衛國,跟佛陀如是如是報告。佛陀也用神通力,帶著幾個阿羅漢來到這個普達王的國度。那麼普達王就請佛陀開示。佛陀說,你前生就是先王旁邊的一個持蓋童子,你做了兩件很重要的善事:第一個,先王受八關齋戒的時候,到寺廟的時候,你一定陪同在旁邊,你也一起跟先王受八關齋戒;第二個,你慈心修善,你私底下經常用慈悲心修習很多的善法。所以你後來在年紀輕輕死掉以後,就投生為先王的這個兒子,最後繼承王位。普達王一聽大歡喜,知道過去的善根、過去的因緣,所以就跟佛陀恭敬地皈依,就拜下去。拜下去,佛陀放大光明,跟他講四諦法:“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講四諦,講了三遍。普達王當下證得初果,證得我空的真如。
就是說,作為佛陀,他心裡面沒有意見的,他會順著你過去的因緣來為你說法。這就是所謂的法雨。就是說,雨水碰到的是一個草,它會順著草的因緣讓它生長;它遇到的是一棵樹,就讓樹生長。它透過各式各樣的方便力,讓三草二木隨其所分各得生長。這個就是佛陀跟法雨的一種包容性。
癸二、頌差而無差
從差別的包容,我們會歸到佛法的平等性,就是實法的問題了。我們看經文。
如其體相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 而各滋茂
我們對佛法的理解,可能只看到因緣果報。就是說,普達王因為思惟四諦法,這個法進入他內心的時候產生了“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他過去生的這種善根力帶動了他涅盤寂靜的“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後來證得初果了。我們凡夫就看到因緣觀。
但是你忽略了下面的那一句話,“所潤是一,而各滋茂”。表面上每一
個樹各自茂盛,諸位!我們看一棵樹好了。這一棵樹你經常澆水,你看到這一棵樹慢慢長大,最後產生了水果。那是你看得到的因緣果報。但是你知道,這棵樹下面的根也不斷地在蔓延,它也不斷地向大地延伸,讓它更加穩定。所以我們只知大地上面的三草二木,各自生長。就是說,今天普達王修學四諦法證得初果,那是一個差別相;但是你知道,他初果對真如產生的熏習力,讓他更靠近真如了。這個就是我們不能理解的。
我們看附表十五來做一個總結,就是什麼叫無差而差、差而無差。
附表十五,藥草喻合五時說法。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頓教,華嚴時
漸教,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
法華時,一佛乘
佛陀說法,他是兩個方法:第一個是直接的。就是說如果你準備好了,像六祖大師,他準備好了,所以佛陀就不用跟他講一些枝枝葉葉了,“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你準備好了,佛陀就把他自己親證的證法全盤地告訴你,講到一佛乘的因果,你應該怎麼樣以無所得心發菩提心,廣修六度。六度的因緣果報,就是華嚴時。所以有人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的富貴,這種各式各樣的功德,佈施有佈施的功德莊嚴,忍辱乃至於般若度。華嚴時等於是佛陀不再為實施權了,直接進入實法。這種是利根人,這種是少之又少。
我們大部分都是要怎麼樣?先有個過程,所以有漸教。什麼過程呢?有三個過程。比方說,有些人說,我這個菩薩道三大阿僧只劫,太辛苦了,在三界裡面不斷地輪迴,這個風險太高了。我應該要怎麼樣呢?先到涅盤寂靜去。佛陀講阿含時,講四聖諦,證得我空,先到涅盤休息。可以。
或者,有些人可以先從方等。其實方等就是菩薩的功德,雖然不像佛的功德,不像《華嚴經》的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但它也是一種功德。
其實方等時是什麼?我們的淨土宗是判作方等時。諸位!你記得,只要講有相的功德,而它的境界達不到華嚴的境界,全部入方等時。因為阿含時講我空,般若時講法空。只要是有相行,比方說淨土宗,比方說有些六度,但是這個六度還沒有達到波羅蜜的境界,沒有到《華嚴經》的這種事事無礙,“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種有所得的功德,全部判作方等時。所以方等時範圍非常廣,只要是有相的都是方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