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67集《妙法蓮華經》(第1/9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四十二面,我們看癸二的“授迦旃延記”。
我們從前面的“窮子喻”當中知道,佛陀把我們整個佛法的修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初地之前的重點就是迴歸家庭;第二個部分是初地以後,就是重新出發。所以,我們整個成佛之道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我們想辦法先回歸家庭;第二個,再從家庭裡面重新出發。
為什麼在初地之前是迴歸家庭呢?因為初地之前我們有生死輪迴的問題。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所依止的這個果報體叫做五蘊身心,這個五蘊身心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你沒辦法控制,它叫業報身。你什麼時候要生病,什麼時候要死亡,我們完全沒辦法主宰。所以,就像一個人在外面流浪,沒有家庭的保護,沒有家庭財富的資助。所以,我們在生死輪迴中的凡夫,在修學佛法的時候,那叫一個內憂外患,外有生死業力,內有顛倒妄想。我們外面要受到風吹、雨打、日曬,本身又是飢餓、口渴、沒有飯吃。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怎麼樣?既然沒有辦法迴歸家庭,就靠打工,一天過一天。所以,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是仰仗法力的攝受,依法修學,因為我們沒辦法依靠自己的心力。
那麼,依靠佛法的修學,當然就看個人的根機。每一個人來到佛法,各取所需。人天乘的就整天顧著拜懺、修福報;二乘的人就整天躲在深山裡面修無常、無我;菩薩道的就開始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廣修六度。這個佛教,“我家廣大,種種皆有”。所以佛陀開示了五乘法門,只有一個目的,讓你安穩。所以佛陀是非常務實的,他知道你這個時候內憂外患,跟你講成佛之道你根本就沒辦法接受。所以佛陀對於我們一個凡位的初地之前的菩薩或者修學者,要求不高,只有兩個字,你想辦法讓你自己“安穩”下來。不管你是修五戒十善得以安穩,或者你修四諦十二因緣、修空性得安穩,或者你修六度的功德讓你安穩,都沒關係。就是想辦法讓你的身心,在業力、煩惱、老病死干擾你的時候,想辦法找到安穩。就好像一個窮子,你想辦法先打工賺錢。
但是,佛法的高明地方,在於這個法是佛陀施設的。佛陀施設這個法,它有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叫做契機,先以欲鉤牽,先滿足你的需求。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你說我去拜懺,我去參加什麼樣的法會,所以我能夠消業障。是的!這是你所知道的。但是有一種力量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佛陀在權法當中有一種實法的力量。其實,你不管在修什麼法門,它的背後有一種力量,是把我們慢慢地帶回家。你在拜懺,好像得到了懺悔業障,其實你離家更近了;你在聽經,可能在思惟法義,得到法喜,其實你離家更近了。這個就是佛法殊勝的地方,它權中有實、實中有權。
所以佛陀經常說,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得到了利益,你是不知道的,你真正的利益是不知道的。就好像在〈藥草喻品〉說的,三草二木受到法雨的熏習,我們看到雨水一下,草長出來了,樹長出來了,這是我們看得到的,五乘各得生長。但是這大地以下的根都已經跟大地結合在一起了,這一點是我們看不到的。
所以佛陀的殊勝就是說,他先滿足你的需要,但是這當中有一種力量,叫做“皆得一切種智”。這種力量,會把你往真如的佛性帶。所以你只要修學佛法,不管是哪一個法門,那麼最後一天一定會怎麼樣?慢慢地迴歸家庭。
當然它的核心就是《法華經》。迴歸家庭以後,你知道,原來所有佛法的施設都是迴歸真如本性。佛陀給你快樂的果報,給你涅盤的寂靜,都是先滿足你的需要而已,先安定你的內心。所以,等到你明白這個道理,迴歸家庭以後,佛陀又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給你授記。為什麼給你授記?因為從今以後,你的修學跟完全追求安穩不一樣,你這個時候追求的是菩提,不是安穩了,因為這個時候你沒有安穩的問題,你從業報身提升到法身,法身本來就是安穩的。你要做的是把法身的力量擴大,你要把一百個法身變成一千個法身,你能夠在一百個世界示現成佛,到一千個世界、到一萬個世界、到十萬個世界,乃至於到無量無邊的世界。
所以,回家以後你開始怎麼樣?出外做買賣。你這個時候,買賣當然就是兩個重點:第一個成熟眾生,第二個莊嚴佛土。你買賣越做越大。
佛教的四種緣起觀
這個觀念,我們看佛教的四種緣起觀。
佛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諸法因緣生”,一切法不會自己生起,它要仰仗因緣的力量才能生起。但是這個地方有個問題了,什麼叫做“因緣”?那各自解讀,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