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65集《妙法蓮華經》(第2/7 頁)
說,那既然從緣修到真修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以有所得心在法上修學得安穩,一個是以無所得心開顯自性的功德,那麼現在的對接,就是說,那我在因地的修學,佈施、放生、做義工,還算不算?這個地方就是講到對接問題了。
對接有兩種:一種是理觀的對接。理觀的對接其實《法華經》講很多,就是從空性對接到中道實相。這個地方我們在〈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都說明了,就是你要從向外攀緣空性,只要迴光返照就對接了。
現在問題是事修的對接。事修對接的話,這個地方很重要的就是說,如果我們以前(在初地之前),緣修的時候的事修是隨緣而做的,就是,大家都做我也做,那麼這樣子的隨緣做的事修,到了初地就完全不算數了,就是福德力了。但如果你在初地之前的事修是依止善根力而不是善念,那可以對接。什麼叫善根力?信解、觀照、發願。你在做的時候一定是有堅定的信仰、有堅定的願力,我不管別人做不做,我就是要做!這是善根力。這種在初地之前依止信解、觀照、發願所做的事修,可以對接過去,會影響到你未來的成佛。
我們待會會說明,就是阿羅漢們在因地的時候各有各的功德,有些功德是可以貫穿緣修、進入真修,影響他到後面的成熟眾生、莊嚴佛土的,就是他依止善根力。
我們簡單地把授記的概念做一個說明。這以下我們看附表第十六,就是補充講表第二十九面。我們看附表十六〈授記品〉的釋義。
首先我們先解釋品目,什麼叫“授記”?先解釋這兩個字。看經文。
一、解釋品目
“授”者與也,“記”者,記別。即佛授與弟子,當來決定成佛之預言;所謂驗識其宿因,分別當來果,名為“授記”。
“授”就是給與,“記”就是記別。那麼什麼叫“給與記別”呢?就是佛陀對於一個證入初地,這個時候還沒有真正行菩薩道……就是說,他過去是追求安穩,現在要追求菩提,這個時候他的心態轉變的時候,佛陀必須給他一個決定性的預言,他必須要做一些引導跟預言。當然只有佛陀有這種能力了。
也就是說,佛陀親自授與弟子們當來決定成佛的預言。什麼叫預言呢?這當中有兩個內涵:第一個,驗識其宿因;第二個,分別當來之果報。我們從一種有所得的緣修,進入到一種無所得的菩提,這個時候佛陀要指導他的因地。就是說,你未來要怎麼修行,你要去親近什麼諸佛,你要怎麼樣修福修慧,你要用什麼方式來廣度眾生,才能夠有利於你所謂的莊嚴佛土、成熟眾生。佛陀必須要指導,對他的因地做些指導。
第二個,佛陀對他的果報相,果相,要有一些預言。你成佛以後,你的佛號叫什麼名字,你國土的依報、正報是怎麼個情況的莊嚴,你的壽命有多長,你用什麼樣的佛法(用三乘還是你只講大乘)來教化眾生等等。佛陀必須要引導其因地,預言其果報,這個就是授記。以這樣子來加強他的信心。
我們看整部〈授記品〉的要義。看經文。
二、經文要義
中根四人,聞法譬二週,開三顯一,具足領解,如來述成,雖自知作佛,而時事未審,若蒙佛誠言,授其當果,劫國決定,近遠了別,則大歡喜。
本經明授記,凡有五類差別:
(一)通別記——通記者,佛為佛世或滅後,凡有聞《法華經》一句一偈,乃至一念隨喜,皆與授記作佛。別記者,如法說周後,授舍利弗記,譬說周後,授四大弟子記,因緣周後,授五百弟子記。
(二)三因記——若正因記,如常不輕菩薩。若緣因記,如法師品十種供養,必得成佛。若了因記,三根聲聞弟子,悟入佛之知見而得授記。
(三)遲速記——遲如聲聞得記,速如龍女成佛。
(四)師弟記——師,即佛親自授記。弟子授記,如常不輕菩薩,為四眾授記。
(五)現未記——現在記,如本品。未來記,如化城喻品說未來弟子漸得成佛。
我們把這個〈授記品〉的要義做一個簡單說明。
中根四人在聽聞法說(就是〈方便品〉)跟譬說(就是〈譬喻品〉)等等兩週說法以後,佛陀也正式地“開三顯一”。我們知道,阿羅漢們從緣修,透過三乘的方便,安住空性、得到安穩,正式地迴歸到一佛乘的真如本性,會三歸一,他已經知道、領解了,其實三乘一乘此心同。三乘的修學其實你的真如也在,只是我們沒有去迴光返照,我們去追求一種法力的攝受。其實你迴光返照,三乘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