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集《妙法蓮華經》(第7/9 頁)
得見無數佛
供養於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廣度諸眾生 其數無有量
彼佛滅度後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 今則我身是
這個地方說明佛陀說法滅度以後弟子們所發生的情況。“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就在佛陀滅度以後,第一件事情,在家居士就“分佈諸舍利,而起無量塔”。佛陀滅度以後就有兩個重要的工作:一個是舍利子的供養,一個是經典的結集。
當然就是各有各的責任了。在家居士就是趕快把佛陀的舍利子蓋成塔廟供養。雖然佛陀的功德不在,但是起碼把佛陀的相狀留下來,讓後世弟子能夠結緣。第二個就是“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在佛陀滅度以後得到很大的警策,激發他的精進。一方面弟子們結集經典,供養舍利;一方面大家得到了警策,刺激警策,各勤精進。這是佛陀滅度的一個一般的修行。
這以下就特別地提出兩段的因緣。就是聽了《法華經》以後,一個有善根的人跟一個有煩惱的人的情況,他們產生的生命的變化。
先看有善根而沒有煩惱的人,是妙光法師。他“奉持佛法藏”,能夠掌握佛法的全貌,對於理觀事修完全瞭解,在八十小劫當中“廣宣法華經”。八王子,都是妙光法師所開化。八王子聽了《法華經》以後,當然是堅固無上的菩提心,而且也能夠招感佛陀的教化。在佛陀的教化當中,一方面供養佛陀,修習福德資糧;一方面蒙佛陀的教化,“隨順行大道”,就“相繼得成佛”,次第輾轉地授記。最後一尊佛陀,就是八王子當中最後一尊佛陀,叫燃燈佛。他是 “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古代的修行人,不管是聲聞、菩薩,都叫“諸仙”,這是印度的一個通稱。就是,他是所有修行人的導師,也能夠廣度無量眾。
這個是利根人,他信解以後,馬上如實地修行,快速成佛。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一些煩惱比較重、業障比較深,但是他也聽《法華經》了,我們看看發生什麼事。“是妙光法師”有一個弟子,“心常懷懈怠”,他可能事情很多。他幹什麼呢?“貪著於名利。”他得到《法華經》,知道凡事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面對業力、面對煩惱、面對生死。但是我們不能否定人都是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他也貪名貪利,而且是無有厭足。因為貪名貪利,就跟那些貴族經常往來,往來就把時間給浪費了,就“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對這個理觀的智慧,就修一修、然後到處跑一跑、再修一修,就是有間斷。“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
但是,這個地方講到一個重點:“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諸位!你得到《法華經》以後,你千萬要注意一件事情,想辦法不要讓自己墮三惡道。如果你墮三惡道,雖然不會破壞你的善根,但是你的善根它沒辦法增長,因為三惡道的心闇鈍。所以你看彌勒菩薩,雖然求名求利,但是他是有底線的,他沒有犯四根本重戒,所以他保住了人身。他雖然說有煩惱,貪名貪利,但是他的所有的貪名貪利,是在一種不殺盜淫妄的基礎之下貪名貪利。所以他得到人身,憑他的善根力就能夠“得見無數佛”,得到佛陀的攝受。
佛陀有無量方便力,他本身又有真如的善根力,這個時候他就供養諸佛,又“隨順行大道”,就慢慢地具足波羅蜜,到現在遇到了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結束以後,他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未來也可以廣度諸眾生,而且“其數無有量”。就說明,即便你有煩惱,只要你不墮惡道,你就是會不斷地增上。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結會古今”。
“彼佛滅度後”,在日月燈明佛滅度以後,“懈怠者汝是”。你信解了這個一心三觀的思想,但是你沒有輾轉地相續,坐一坐、到外面跑一跑、再坐一坐……但是你還是成就等覺菩薩了。“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我因為不斷地相續,我也變成等覺菩薩。這就是妙法的厲害在這裡。
己二、頌分明判答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頌分明判答”。
我見燈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諸人今當知 合掌一心待
佛當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
這以下,是文殊菩薩引用自己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