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集《妙法蓮華經》(第2/7 頁)
定裡面胡思亂想,持牛戒、持狗戒,它沒有傳承。所以學佛第一件事情,“從佛口生”,聽聞佛陀的法音,你要跟善知識如理地學習,佛陀的法音代代相傳,從佛口生。
第二個,“從法化生”。前面的“從佛口生”是聞慧。這個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它本來是一個法音,是一個音聲,文字,但是在心中你不斷地去思惟以後,欸,依教起觀,依觀生道,你的心中產生一個道的力量出來了,有一個道法的力量,“從法化生”。你心中本來是一個音聲,但是你不斷地從音聲去思惟以後,這個音聲在你心中轉化成一種道法,可能是解脫道的力量,也可能是菩提道的道法。那麼這個時候,你就產生一個由道法生出的新的生命,叫做善根力。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是一個因地,最後果地,“得佛法分”。這個是隻有大乘一佛乘才有。蕅益大師說,小乘人沒有“得佛法分”。他有“從佛口生”,因為小乘的四諦也是聽佛說的,他也不是自己胡思亂想,是佛陀的傳承;他也不斷地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得我空的道法,他的確是有道法。但是他沒有資格叫“得佛法分”,他只有涅盤寂靜。佛陀的萬德莊嚴,月印千江,百界作佛,他沒有。
當然大家會問,舍利弗尊者沒有聽《法華經》之前,他沒有“得佛法分”,那就是一個涅盤寂靜,怎麼聽聞一部經典以後就“得佛法分”呢?因為心態改變了。心態改變是最關鍵的。諸位!他從一種向外攀緣,攀緣三乘法,心外求法,到內觀真如,他整個心態改變了。就是他內心已經開顯自性的功德,開始啟動自性功德力了,所以他就變成“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他已經傳承佛陀的家業了。這個就是信解,從信解開始。
庚二、重頌分二:辛一、頌上述長行;辛二、頌領解前文
我們看庚二的重頌。前面是一個長行,後面把這個觀念再加以說明。那麼頌上述長行,當中分成四科。
辛一、頌上述長行分四:壬一、頌聞法得解;壬二、頌昔失今得;壬三、頌昔疑今解;壬四、頌疑悔斷盡
壬一、頌聞法得解
先看第一個,頌聞法得解。看經文。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
舍利弗前面講的話用偈頌來表示說,“我聞是法音”,我聽聞佛陀這個微妙的“會三歸一、權實不二”的法音,我的心中可以說是“得所未曾有”。我從來就不知道,原來三乘法一開始是這麼多的差別,但走到最後竟然能夠對接到一佛乘,這法法還可以相通,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得所未曾有”。而且是“心懷大歡喜”,原來我雖然證得阿羅漢果,我什麼都沒有失掉,我只是第一階段,我本來就應該先證得阿羅漢果,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所以“疑網皆已除”,過去的無量的感傷、疑惑、後悔,在聽完《法華經》後全部消滅,取而代之的是“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是這麼一個情況。
壬二、頌昔失今得
看經文。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
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雖然我過去蒙佛陀教導小乘的四諦法門,我也如實地修學,證得阿羅漢果,但是我如今才知道,只要我能夠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會權入實”,其實我並沒有失去大乘的功德。就是隻要加一個內觀,就不失於大乘,所以他就讚歎“佛音甚希有”,佛陀講的《法華經》真的太希有了。為什麼呢?“能除眾生惱。”不但是對凡夫,當然對我們凡夫很重要,因為我們要趕快知道原來解脫道跟菩提道可以提前啟動的,“內觀真如,外順彌陀”,這兩個:解脫道、菩提道是可以同修的,所以對凡夫來說幫助很大。即便是我證得漏盡的阿羅漢,“聞亦除憂惱”,我自己心中的憂悔,也能夠從《法華經》裡面得到解脫。
蕅益大師對這段經文,他講一句話說,阿羅漢過去的失,他的損失是怎麼回事?蕅益大師說:昔原不失,因迷故失。阿羅漢其實什麼都沒有失掉,但是他自己認為失了,問題在這裡。所以,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你自己的智慧不夠。你認為失掉那果然就失掉了,就這樣子。昔原不失,過去原來是沒有失掉的。
其實,阿羅漢一路走來,這個都是佛陀的佈局。你想佛陀要你成就阿羅漢,佛陀肯定是為你好,他一定知道你必須經過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