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妙法蓮華經 > 第75章 第75集《妙法蓮華經》

第75章 第75集《妙法蓮華經》(第5/6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四合院好好的回不去了妖族女帝是九尾狐,那我更喜歡了救命我以為的小可憐竟然是個瘋批神醫殺手帶億萬物資穿七零嫁軍官勇闖香江,我媽說不做墊腳石傻柱搬家之老鄰居的噩夢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穿越獸世:獸夫寵妻種田忙被拋棄後,我帶著養父母升官發財乖徒弟,叫聲師傅保你皇位百年盜墓:從發現絕美女屍開始穿成惡婆婆,她只想攻略眾權臣騎士學院:雙生狼高冷顧總他成了夫人懷裡的小奶狗她在深圳豪門做保姆穿進乙女遊戲被幹到高潮不斷【世界之外h】和三金影帝談一場雙A戀春逝 (破鏡重圓)誰家的Omega醫生又A又會撩影視之諸天行

不敢說完全停止,完全停止你就是成佛了,起碼勢力要減低,就是涅盤寂靜。所以這是一個你是不是能夠離開三界的重要指標,就是滅諦。

整個淨土宗要做的,就是你要先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那我怎麼知道我厭離娑婆呢?厭離娑婆標準在哪裡?就是寂靜。對娑婆世界一切的成敗得失,你的內心只有兩個字,叫做寂靜,恭喜你!恭喜你!你跟三界的業力的牽動,淡薄了、沉澱了。

這是第三個指標,“此是滅,汝應證。”你要往這個目標去趨向。

那麼,怎麼做到寂靜呢?當然要有方法,道,看它的趨向的方法。

道。道者,“趣向”義,謂由此道,故得證入涅盤。樂因。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寂靜,它不會平白無故地出現,是要修來的。修什麼呢?修道。這個道,小乘當然就是四念處,大乘就是六度。

佛陀在講這個道的時候,也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示相,“此是道,可修性。”這是可以修的,它不像一般的哲學義理。哲學是講出一個目標,然後方法呢?方法就沒有了。它只是一種概念,它沒有一種可修性。佛法跟哲學最大的差別就是佛法是可修性。

“此是道,汝應修。”你應該努力地正確地去修。從四諦來說,這個道就是修我空觀,就修無常、苦、無我,它的證法是無常跟無我的智慧,這是道。

那麼佛陀來作證:“此是道,我已修。”佛陀就作證這是一個可修性。

我們迴歸到講義。這個是講到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功課,就是了生死轉凡成聖的第一個功課,四諦法。這個四諦法,智者大師講得更清楚。我們簡單說一下。

智者大師說,藏通別圓四教都有四諦。他說藏教人的四諦,他的重點在苦諦。小乘人他修四諦的時候,他把重心放在苦,就是所有的修行都是要解決痛苦。我因為有痛苦,所以我要遠離痛苦,所以我才去修道,去追求涅盤。所以這個核心思想,小乘的苦叫做生滅四諦。生滅四諦就是說,對於這個痛苦,他是二元對立的,這個生滅就是二元對立。就是說生死涅盤是對立的,有生死就不能有涅盤,有涅盤就不能有生死,所以,有痛苦就不可能寂靜,有寂靜就不可能痛苦。這是藏教人,是生滅四諦,就是二元對立的。

通教人,其實通教,他是一個利根的聲聞人,他以無生來觀四諦。通教的人離開三界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為了解決痛苦,但對通教的人來說,一切法畢竟空,沒有什麼痛不痛苦,就是他對諸法,一切法“法本不生,今則不滅”。所以通教是以無生來觀四諦,所以也沒有什麼痛苦,也沒有什麼快樂,也沒有什麼寂靜,反正就是一切法畢竟空,所以他因為畢竟空而了生死,叫無生四諦。

別教,別教我們一般說的就是菩薩乘,就是別教菩薩,就是權教的菩薩。那麼別教的四諦叫無量四諦。這個無量四諦,無量是什麼意思?就是六度萬行。菩薩他修涅盤寂靜,他可不是為了遠離痛苦,他是為了道諦,就是我因為要成就道諦的關係,所以我才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它的核心思想在發菩提心,所以菩薩是以道諦為根本,修無量四諦。

那麼圓教呢,圓教菩薩他是滅諦,他直接契入涅盤,就是一心真如,所以稱無作四諦。圓教無作四諦就是說,心性本來就具足的,你根本不要去造作,它也不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圓教人是涵蓋前面的藏通別三教。

這很重要!就是說,圓教人修四諦,他認為所謂的痛苦是唯心所現的假相。那怎麼辦呢?我用一個如夢如幻的無常的智慧、無我的智慧來消滅如夢如幻的痛苦。圓教人他是從涅盤來打底,他是從滅諦下手來修四諦,就是他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就是滅諦。因為你一旦入一心真如,你跟佛是同一個水平了。

就是說,當你把什麼事都拉到一念心性的時候,那你跟佛陀是同一個知見。當然,我們很多功德做不到,但是從看事情的角度,你跟佛陀是同一個角度。佛陀看事情,他是從一心真如來一心衍生萬法;你今天如果站在一心的角度,那你跟佛陀剛好是同一個知見,你跟佛陀是一家人。所以整個圓教的四諦法是從涅盤下手,苦集滅道,他從滅諦下手。

所以,就產生了四種差別。

那有人說,那我們淨土宗是從哪一個下手?

我們淨土宗,厭離娑婆,我們是比照藏教人,用最鈍教的。因為淨土宗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剛好是二元對立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