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集《妙法蓮華經》(第4/8 頁)
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所以你看,佛陀設計方便很難的。佛陀的法,它不但要達到這個法門究竟的目的——一定要把你弄到佛道去,它還要讓你現在保持歡喜心。就是說,這個方便門是很難設計的。“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我也跟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樣。首先,這個方便門要怎麼設計呢?“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這個法門多難設計呢?比方說,佛陀要設立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他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首先,佛陀來到世間之前要先想一想,這些跟我有緣的眾生過去都幹些什麼事。佛陀會預知哪些人以後會跟他學佛,甚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時期,這些人心中大方向都遇到什麼事情。比方有些人取相,這些人就喜歡在五濁惡世,就喜歡把痛苦的相狀取著起來。有些人喜歡取功德相,各式各樣的執著。他過去有各式各樣的取相。
到了現在,由於各式各樣的執著取相,他就會有各式各樣的希望跟追求。你看,痛苦的人,他就喜歡追求涅盤寂靜;喜歡功德的人,他就喜歡——啊,人生難得,我一定要把今生好好利用,積功累德,創造功德,要修六度。就是說,他有過去的執著,就有今生的希望,“隨其本性”,他就有未來的期許。他對生命有各式各樣的期許,佛陀才有辦法設計這些法門,所以才“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也就是說,佛陀的方便門難就難在哪裡呢?它的究竟目標要把你送到佛道,但眼前的目標還要滿足你的需求。為什麼要滿足你的需求呢?因為修行不能勉強。什麼事情都可以勉強,比如說上班。如果你不喜歡上班,反正你打了卡在那邊坐著,就是上班。但是,如果你不喜歡修行,這個沒辦法勉強了。生命的改造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願意改變。佛陀如果一開始這個設計沒有考慮眾生的需求,結果,一尊佛出世,講了很多法卻沒有人想修,那糟糕了!所以,佛陀創造一種藥,這個藥可以把你所有的病都治好,他就一定要做一個動作:把這個藥的表面放上各式各樣口味的巧克力,有草莓的、有香草的,各式各樣。就是他會讓你喜歡吃。關鍵在這。
難就難在哪裡?他既要通達真實相,又要具足方便門。這個就是佛陀難為的地方。他出世之前都要想清楚了,他今生要講些什麼法,這個法門要滿足眾生需求的口味,又能夠把他帶成佛。雖然一開始“近果說差別”,但是要“究竟歸一乘”,這個就是佛陀出世說法的一個規劃。他要滿足眾生的希望,眾生才會主動地去追求,會把這個藥吃下去。
癸二、顯真實為終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佛陀一開始為什麼要考慮眾生的需求呢?因為要先把他怎麼樣?先引進來!“先以欲鉤牽”,最後“再令入佛智”,這個就是方便門兩大需求。我不管怎麼樣,我先把你拉進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可能剛開始給你一些快樂,但是最後究竟都是為了成佛之道,成就中道的智慧。所以,從佛陀角度來看,從佛陀設計法門來說,沒有二乘,沒有三乘;如果你把時間拉長,就是成佛之道。當然,你把時間放短,我們也可以說它有二乘、三乘,也可以這樣講;但是你把時間拉到無量長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成佛。
後面佛陀會講,佛陀會舉許多實際的例子。他說,某某人因為佈施,“皆已成佛道”;某某人,“若人散亂心……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說過去有一個人到了寺廟,看到大家拜佛,他用散亂心就隨心地合掌——南無佛!這個人已經成佛了。
諸位!佛陀看到這個人是如實看到,就是“近果說差別”。可能這個人散亂心念了這尊佛,他後續沒有去修,也沒有得到什麼效果,但是你別忘了,他把佛號念進去了。經過無量劫無量劫無量劫以後,佛陀看,這個人成佛了!而他成佛的第一個因是什麼呢?就是他散亂心稱這句佛號,是第一個因緣。你只要有第一個因緣,佛陀就有辦法了,他就有辦法輾轉相續了。
所以說,佛陀的方便門,既要滿足現前眾生的需求,又要把他帶到究竟成佛,這個就是所謂的既要為實施權,又要開權顯實。
癸三、舉五濁釋權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妬,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這講到方便門,還要考慮佛陀出世的環境。如果佛陀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