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集《妙法蓮華經》(第2/8 頁)
但是你只得到你要的東西。誰說佈施持戒只能生天?誰說四諦十二因緣只能成就涅盤?誰說的?是你自己說的!就是說,佛陀設計這五乘法門的時候,每一條路都通佛道的,都是無量功德的。是我們把它操作成五乘的結果的。這樣懂嗎?
我們現在產生障礙了,來找佛陀。佛陀說,我的設計不是這樣子的。比方說,佛陀給你一輛車子,是可以跑十萬公里,結果你老人家跑了三萬公里車子壞了。那你說,欸,你這個車子怎麼才跑三萬公里?廠商說,對不起,我們設計是十萬公里,你老人家不曉得怎麼開的,開到三萬公里就壞了。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位!你的思想智慧老也不提升,你老是怪法門不對,這個就是問題所在。你今生這樣做,你來生還是這樣幹,你來生還是覺得修到一半我走不下去了,換湯不換藥。佛陀說,你千萬別怪我。你今天修到那裡停頓,阿羅漢卡在那個涅盤走不上去,你可別怪我四諦十二因緣設計不對。你走了一半,你自己不走的。後面的路是暢通的,你老人家自己不走的。就是說,從佛陀的角度,是理一、人一、教一、行一。整個法門一開始設計都是暢通的,都是成佛之道。但是我們凡夫,“眾生處處著”,結果把這個法門操作成一種五乘的差別功德。
丑三、總結法要
那說釋迦牟尼佛,是隻有您老人家這樣子嗎?其實不對。十方諸佛的法門都是這樣。我們看總結。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
佛陀說,不是我釋迦牟尼佛規劃五乘是一佛乘的成佛之道,乃至過去、現在、未來十方諸佛,所安立的法門都是理一、人一、行一、教一,沒有例外,都是成佛之道。
這個地方就顛覆了我們以前對法力的看法。就是古德說的“諸法無性,盡隨心轉。心為名利,一切法趣名利;心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就是說,每一個法門都沒有自性的;你的心態是什麼水平,你就把它操作成一個什麼樣的相貌。
我們舉一個例子好了。過去在臺中有一個男居士,他拜佛、唸佛非常虔誠,每一天拜幾千拜,參加過齋戒學會,但是沒有學過怎麼開啟佛陀的知見。他後來修到最後是有一點問題了。有問題以後,如果他能夠自我反省,馬上停下來,請求善知識開導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他要求閉關!結果閉關的時候就出狀況了,著魔了。著魔以後沒多久,就從樓上跳下來,自殺身亡。
諸位!一句萬德洪名,他把它操作成一種邪魔外道了。你今天如果用這個事情去質疑阿彌陀佛,說您老人家怎麼把這個佛號讓我的兒子念成這個天魔外道?阿彌陀佛說,冤枉啊!我一開始設計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我是“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我這個佛號可是萬德洪名。就是說,他心理有問題他要自我反省,而不是法門有問題。法門沒有高下。
癸二、列三世佛 分二
這個問題,再往下看你就可以看得出來。
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子的:所謂的一切法都是一佛乘,那其他佛呢?我們往下看,會慢慢明白這個道理,什麼叫諸法無性、盡隨心轉。看“列三世佛”當中“別明三世諸佛開權顯實”。
子一、別明三世諸佛開權顯實 分二
醜一、明過去佛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這段經文跟前面有點像,但是它多了兩個字,就表述得更清楚。就是說,為什麼所有的法都是成佛之道,而我們會變成有差別的果報呢?這以下說出了關鍵的兩個字。我們看這段經文的最後,“究竟皆得一切種智”。這個一切種智就是中道實相的智慧,就是成佛之道。這樣子我們就更清楚了,就是“究竟”!這個“究竟”,蕅益大師說得好:什麼叫“究竟”?就是“近果說差別,究竟歸一乘”。從近距離來看這個果報,近果是有差別的。
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近果說差別”。
比方說唸佛。如果你問我說,欸,某一個老菩薩每天唸佛,他會有什麼結果?我的答案是,從《法華經》的思想是——很難講!他有可能唸佛往生;他也有可能唸佛生天;他也可能唸佛臨終的時候起顛倒,墮三惡道,也可能。就是說,從近距離來看是有差別的,但是這個佛號一旦進去,諸位,不管他到哪裡,那個法的力量都沒有停止。即便這個人唸佛起邪見顛倒墮落魔道,他跟一般的外道還不一樣。他是念佛起邪見的,跟你修外道起邪見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