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99集《妙法蓮華經》(第8/8 頁)
可能只是想到佈施本身所帶給他的功德相——佈施成就富貴的果報,持戒成就尊貴的果報,所以他會把重點放在果報。他不會想說,哦,佛陀讓我們修佈施是要我們成佛的,持戒是讓我們透過持戒來改變我們內心的世界,他不會這樣想。他不知道佛陀施設權法方便的目的只是怎麼樣呢?只是隨眾生的根機產生的調伏跟引導。所以,他們對權法產生執著以後,對於佛陀的真實法,就執權而毀謗真實。這就產生惡口的誹謗,乃至於顰蹙。顰蹙,這個人稍微好一點,他嘴巴不開口,但是心裡不高興,就皺眉頭。乃至於“數數見擯出”,就把這個如法的法師擯出僧團之外,使令這些弘法的法師遠離於塔廟。
面對以上如是等眾多的過失,我們作為一個弘法的法師怎麼辦呢?“唸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所以,我們看到法身菩薩在面對逆境的時候,他很單純,就是兩個理由。就是說,欸,你遇到了傷害,你怎麼面對?我用兩個理由就可以了:第一個,我憶念佛陀的教誨,佛陀要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第二個,憶念我的菩提願力,我是為什麼而來到這個世間的。因為法身菩薩他把感受給收起來了。
感受問題有多大?受,第二個產生想,感受刺激你的時候,你就開始胡思亂想。然後呢?然後產生行,就開始執著了,我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所以,感受是開啟了我們整個煩惱業力的大門。法身菩薩沒有這個問題,他把這個感受給收了。感受一關,思想也關掉,執著也關掉了。那麼開啟的是什麼?開啟的是菩提願力。
所以,對法身菩薩來說,面對逆境講一句話就講完了,只看他要不要接受。他有能力堅持下去,不過,既然度化眾生,他也可以選擇到其他的好度的地方去,他也可以,反正菩提願沒有特定的目標。但是釋迦牟尼佛希望他們在娑婆世界,這個理由就夠了。就是說,我可以不來的,十方世界這麼多!但是,既然佛陀要我們來,那我二話不說,敬順佛教,我們就來了。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所以,法身菩薩對待逆境是相對容易的。
那如果是凡位菩薩呢?凡位菩薩就看<安樂行品>了,佛陀有另外的方法面對這個逆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