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第1/2 頁)
</dt>
&esp;&esp;彼時,送趙王世子和聖旨的車隊才到了西北。
&esp;&esp;這是穿過大漠雪原,歷經艱辛才到的西北,一路上風雪交加,便是這樣的地方,有趙王駐守一方護百姓周全。
&esp;&esp;聖旨是趙王跪下接的,聽完聖旨後,他起來直接斬了宣讀聖旨的太監。
&esp;&esp;熱血灑了一地,那太監眼還睜著就沒了氣,血灑在雪地上,也灑在了聖旨上。
&esp;&esp;眾人見狀大亂,趙王下令,把送來分權的兩位將軍綁了,關進了王府柴房。
&esp;&esp;血浸溼了大片厚雪,西北氣候嚴寒,不似盛京風景壯麗,常年不見鮮花,趙王道:今日有紅梅可看,倒是一番盛景。
&esp;&esp;此一番殺雞儆猴,嚇得送蕭允錚回來的禮部大臣、宮人、宮侍都兩股戰戰,瑟瑟發抖。
&esp;&esp;趙王對禮部大臣道:回去告訴皇上,這聖旨本王不接。西北乃朝中要塞,也不是隨便兩人過來就能指指點點的。
&esp;&esp;趙王在這些兄弟裡個子算是高的,國字臉,因飽經風霜,明明二十多歲,看起來卻像三十多的。
&esp;&esp;劍下亡魂多,所以一身煞氣,蕭允錚從馬車上下來,雖然腳和手沒好全,但還是走到趙王身邊行禮,見過父親。
&esp;&esp;若非蕭允錚設計讓自己受傷,這會兒還在宮中。
&esp;&esp;趙王拍了拍他肩膀,道:好好養傷,別落下病根。
&esp;&esp;此舉雖未真的反了,但和造反無異。天子聖旨,自然不可能收回去。
&esp;&esp;而趙王也未下定決心造反,正如蕭秉承所說,造反不僅需要兵馬,還需要糧草。
&esp;&esp;西北苦寒,若是沒有糧草,也堅持不了太久。
&esp;&esp;他這身軍功,不全靠自t己,也靠朝中糧草不斷。
&esp;&esp;倘若明光帝收回成命,那他自然可以做個好臣子,為越朝建功立業,駐守西北。教養子女,再培養一個將軍繼承衣缽。
&esp;&esp;倘若逼他造反,這皇帝換誰當不是當。
&esp;&esp;送蕭允錚回來的大人和宮侍連口熱水都沒喝上,就被迫原路返回盛京了。
&esp;&esp;兩位將軍雖有聖旨,可聖旨被燒了,他們二人被趙王綁在柴房。
&esp;&esp;如果他們投靠趙王,那留在盛京的家人必然不會好過。倘若不降,自己受苦不說,平白成了趙王洩憤的工具,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esp;&esp;時值冬月,西北比盛京要嚴寒得多,在柴房裡被門縫窗縫的冷風吹著,沒一會兒身上就凍僵了。
&esp;&esp;這兒發生的事已八百里加急傳回盛京,但也花了幾日功夫,臘月十二明光帝收到訊息,不由心口一悶。
&esp;&esp;御書房內,趙太傅等人,一一看過信件,卻都低著頭誰也沒開口。
&esp;&esp;明光帝目光暗沉,你們怎麼看。
&esp;&esp;兵部尚書硬著頭皮道:這些年來趙王在西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西北乃越朝要塞,也是趙王駐守多年,懂得與羌族迂迴交戰。皇上平白派去兩位官員,與朝政無益呀。
&esp;&esp;秦臨淵沒有說話,又有人站出來道,皇上派兩位將軍過去是為輔佐之意,難不成西北要塞,別人就插不得手了嗎?那等百年之後又該如何。
&esp;&esp;趙王這般舉措和霸佔著西北自立為王有何區別?那區別倒也不小,自立為王可什麼都靠自己,哪兒有伸手朝著朝廷要錢的。年年戰馬糧草要什麼給什麼,其他地方勒緊褲腰帶,倒養虎為患了,都給出不是來了。記得支援
&esp;&esp;說話的是戶部尚書,年年兵部要錢要糧,可不是個小數目。
&esp;&esp;這話倒也有幾分在理,西北戰事吃緊時,從未短缺過什麼,不能把戰功都算成趙王一個人的頭上。
&esp;&esp;皇上揮了揮手,太傅。
&esp;&esp;趙太傅坐在椅子上,他年紀大了,明光帝憐惜他年邁,才賜了座。
&e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