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異國磨礪(第1/2 頁)
陸晟楓踏上了異國的土地,開始了他的培訓之旅。初到國外,一切都顯得那麼陌生而又充滿挑戰。
語言是他面臨的首要難題。儘管在出國前他做了一些準備,但真正置身於全英文的環境中,專業術語和日常交流的快速節奏還是讓他有些應接不暇。在課堂上,教授講解的內容豐富且深入,陸晟楓時常因為一個單詞的誤解而跟不上節奏,錯過一些關鍵知識點。課後,與同學們的小組討論也因為語言不夠流利而顯得有些吃力,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難以完全融入其中。
文化差異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思維模式讓他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裡,同學們更加註重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而陸晟楓習慣了國內較為傳統的教學引導模式,這使得他在初期的學習中顯得有些被動。例如,在一次案例分析討論中,他按照國內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卻發現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質疑和新的見解,這讓他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開放和靈活地思考問題。
高強度的學習任務更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課程安排緊湊,每天都有大量的閱讀材料、論文寫作和專案作業。陸晟楓常常需要在圖書館熬夜查閱資料,為論文尋找合適的論據。他的眼睛因為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而佈滿血絲,精神也因為睡眠不足而顯得疲憊不堪。
然而,陸晟楓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義,於是下定決心要克服一切困難。
為了提高語言能力,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每天早上,他會早起一個小時,背誦專業詞彙和常用語句,練習英語口語發音。在課間休息和午休時間,他也不放過任何練習英語的機會,主動與同學們交流,哪怕只是簡單的問候和閒聊,他也努力讓自己的表達更加準確和流暢。晚上回到宿舍,他會觀看英文電影和紀錄片,透過模仿劇中人物的發音和語調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水平。
針對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陸晟楓積極主動地向同學們和教授請教。他參加各種文化交流活動,瞭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在課堂上,他不再侷限於自己的固有思維,而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積極參與同學們的討論,吸收他們的觀點和想法。他還閱讀了大量關於西方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書籍,拓寬自己的視野,逐漸適應了這裡的學習環境。
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陸晟楓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他制定了詳細的學習時間表,將每天的學習任務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排序,優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任務。他還掌握了一些快速閱讀和筆記技巧,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閱讀材料的重點內容,並進行有效的整理和歸納。在論文寫作方面,陸晟楓遇到了諸多難題。最初,他常常對著空白的文件發呆,腦海中思緒混亂,不知從何處下筆。他深知一篇優秀的論文需要清晰的邏輯結構、嚴謹的論證過程以及充分的論據支援,然而這些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每一項都是巨大的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他首先向教授請教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教授耐心地為他講解了論文的基本結構,包括引言如何引起讀者興趣、正文如何展開論述以及結論如何總結觀點並提出展望。陸晟楓認真地記錄下每一個要點,回到宿舍後反覆琢磨。
他開始大量閱讀相關領域的學術文獻,在圖書館的角落裡,他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眼睛因為長時間盯著書本而變得乾澀痠痛,但他只是揉一揉眼睛,繼續專注地閱讀。他仔細分析每一篇文獻的結構和論證方法,學習作者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會查閱更多的資料,或者向同學請教。
在收集論據的過程中,他需要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篩選和分析。他常常在電腦前忙碌到深夜,眼睛緊盯著螢幕上的資料表格,手指在鍵盤上快速地敲擊著。有時,因為一個資料的不準確或者不相關,他不得不重新查詢資料,進行再次篩選。這個過程既枯燥又耗時,但他沒有絲毫的懈怠。
當開始撰寫正文時,他對每一個段落都進行了精心的構思。他先在紙上列出提綱,然後逐句地填充內容。他會反覆斟酌每一個用詞,確保表達準確清晰。為了使論證更加嚴謹,他會對自己提出的每一個觀點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設想可能存在的反駁意見,並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回應。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遇到了語言表達上的困難。有些專業術語的英文表述他並不熟悉,或者一些複雜的句子結構他難以駕馭。於是,他會查閱專業詞典,參考優秀的英文論文,學習它們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