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伯伯眼睛好,一下就把我給認出來了。”(第2/3 頁)
柱在家不?我要搬回院子裡住了。
\" 王建設說道。
\"可惜了,前幾天他去了天津的一家飯店學習烹飪技藝,可能要等冬天來臨才能回京。
\" 何大清單獨說著,接著又提及一個他內心的秘密:秋天已至,離開的日子越來越近。
這是否是在利用這個機會讓傻柱離開,為自己逃離做準備?
\"天津可真遠,我都沒走出過北京。
\" 王建設突然想起關於何大清的另外一條資訊:傳言他今年將會與一位寡婦一同逃到外地去。
秋天的到來預示著他行動的時候不遠了。
可能是為了讓逃亡計劃更加順利進行,他特意安排兒子離開吧。
\"以後有的是機會。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局勢穩定,哪裡的火車不能到達呢。
\" 何大清隨口說兩句後,注意到有人走來買包子便立即忙碌起來。
接著他對王建設說:\"王建設,不要客氣,快來吃個包子吧。
\"
王建設用拒絕的話回答道:“不用了,何叔。
我已經吃過飯了,您忙,我先走了。”但何大清急忙阻止道:\"就算是剛剛吃飽也要品嚐下。
反正你一會兒要去四合院,幫我帶給雨水兩個包子就行。
\"
早上出攤時間太早,何大清的女兒還睡著不知道有沒有吃早飯。
\"好的。
\" 這次王建設不再推辭,很快接過何大清洗淨手之後遞過來的、以報紙精心包裹的兩份包子,每份含有兩個。
隨後王建設繼續前行,跨上腳踏車進入東直門,裡面的街區同樣人聲鼎沸,雖然稍微顯得有些擁擠和混亂。
這條街到了後世聞名的簋街,它早先是以賣棺材為主業的地方,而今一些店鋪已經轉換了行業。
由於是在白天,而且商鋪前有不少小販,人氣旺,所以不至於太過陰森嚇人。
沿著這條路走進內街,很快就到達北新橋。
值得注意的是,北新橋實際上並無橋樑存在,只是一個地方的名稱,並且那裡並沒有河川。
此處有一片小型商業區,他的店便設在一棟位於照相館前面的大樓底層,雖然寬度一般,但是深度可觀,回憶中的面積約為五十平方米。
由於需要出售粉絲和甘薯澱粉,過去的店內兼作倉庫使用。
如果這個店面一直保留在手中,將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說到家族分家之事,南鑼鼓巷前院的東廂房屋在現今看其價值遠不及祖輩傳下的八大房間。
生產利潤豐厚的粉絲廠比起北新橋的商鋪來也更顯得值錢。
不過父母仍然住在村莊,因此包括祖宅和粉絲廠並不全部歸於長兄所有。
大概父母已考慮周全,這樣的分配雖說是儘可能公平的處理,但仍有所偏向給予長兄較多。
王建設對此並不在意,穿越之後即刻爭奪家產並不符合他的心意。
此刻思緒紛呈的同時已經開啟了店鋪那緊閉的門,屋內顯得空無一物,快速地巡視了一圈隨即離去。
毫不拖延,他繼續向南鑼鼓巷行去,這地點距離當前位置並未太遠。
記得那處庭院在他的記憶穿越之前還儲存完好,並未遭到拆除。
即便是這個與原本有所差異的世界,料想未來的走向相差不大。
\"叮咚——\"
到達庭院的入口時必須下馬車,因為有一道檻需過。
依記憶所知,這座庭院曾是一座宏偉的五進大院,但後部分後來被分開出售給他人建了 ** 的小院,並設有 ** 的出入口。
如今,剩下的只有四進的部分,出於方便起見,外部第一排房屋連同一進合稱為前院;再往內,則分別為中庭與現有的最後一排。
他推著腳踏車穿過門檻來到外部庭院。
外部共有六個面南的房子(即倒座房或南房),
應該說有七個,但其中之一被大門佔據作為進出通道。
腳步不曾停止,稍向前行幾步,就見到了裝飾華美的垂花門——透過這個入口即意味著進入主居住區(也就是內院)。
在過去,大戶人家庭裡的僕人們除非得到特別允許是不得擅自從外步入此門的,他們主要在外邊南側的房舍內忙碌。
“嗨!這位不是王建設嗎,長高了不少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