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三(第5/5 頁)
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然而必須發菩提心,誓願普度眾生。如果能將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又速能成就自己的大乘勝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然修妙行,可感來的果報就很卑劣了。
唸佛雖一切時,一切處,皆無妨礙。然須常存敬畏,必須視佛像一如活佛。視佛經祖語,一如佛祖對己說法一樣,不敢稍存疑慢。雖孝子之讀遺囑,忠臣之奉敕旨,當不過是。
唸佛雖然一切時,一切處,都沒有什麼妨礙。但也必須要常存敬畏心,必須仰視佛像,如同活佛一樣。看佛經祖語,如同佛陀祖師對自己說法一樣,不敢稍微存有懷疑輕慢之心。即使孝子捧讀父親的遺囑,忠臣奉敕皇帝的聖旨,也比不過我們恭敬三寶之心。
至於平時念佛,聲默隨意。若睡臥,大小便,澡身濯足等,及經過臭穢不潔之地,俱宜默唸,不可出聲。出聲則便為不恭,默唸則功德一樣。
至於平時念佛,出聲念,默唸,均隨意。如果是睡覺躺臥,大小便時,洗澡洗腳等等,以及經過臭穢不潔的地方,都應該默唸,不可以出聲念。出聲念則不恭敬,默唸功德一樣。
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或了無恭敬,則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今之在家讀佛經者,皆犯此病。故於有緣者前,每諄諄言之。
我常常說:想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必須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如果完全沒有恭敬,那麼雖然種下將來解脫的善因,而褻慢佛法的罪過,有不堪設想的後果啊!今天在家讀佛經的人,都犯了這個毛病。所以在有緣人的面前,總是諄諄告誡。
唸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瞭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舍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
唸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都必須字字句句,了了分明。又必須要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沒辦法向外攀馳,這樣就可以很快得到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就是這個道理啊!文殊菩薩所說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也就是指的這個道理。千萬不可以說,持名唸佛這個法門行持很淺近,就捨棄它而修行觀像、觀想、實相等唸佛法門。
夫四種唸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
四種唸佛法門中,唯有持名唸佛,最契合我們的根機。持名唸佛到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以持名唸佛而親自證得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境界。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持名唸佛這個法門是入道的玄門,成佛的捷徑。現在的人對教理觀法都不明瞭。如果修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或許會導致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墮。應該修易行之行,自然感得最微妙之果啊!
淨土十要,乃蕅益大師以金剛眼,於闡揚淨土諸書中,選其契理契機,至極無加者。第一彌陀要解,乃大師自注。文淵深而易知,理圓頓而唯心。妙無以加,宜常研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