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三(第3/5 頁)
忍。況復觀音勢至,清淨海會,各舒淨光,同宣妙音。
而一切用度,都是化現。並不像此娑婆世界,全由人力造作而成。且阿彌陀佛導師,相好光明,無量無邊,一見到慈容,就證得無生法忍。何況又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各舒發清淨光明,同宣微妙法音。
故雖具縛凡夫,通身業力。若能信願真切,即蒙佛慈攝受。一得往生,則煩惱惡業,徹底消滅。功德智慧,究竟現前。能如是信,可謂真信。
所以雖然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如果能夠信願真切,就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一得往生,那麼煩惱惡業,徹底消滅。功德智慧,究竟現前。能夠這樣信,可說是真信。
欲詳知者,當熟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此名淨土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鹹皆帶說淨土。
想要詳細知道的話,應當熟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被稱作《淨土三經》,專談西方極樂淨土的緣起及事理因果。其餘的諸大乘經,都是兼帶間接解說淨土法門。
而華嚴一經,乃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性直談一乘妙法。末後善財遍參知識,於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為說十大願王,普令善財及與華藏海眾,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而《華嚴經》是如來最初成佛,在菩提樹下為四十一階位的法身大士們稱性直談的一乘妙法。最後,善財童子遍參知識,在所證與諸佛齊等之後,普賢菩薩為他講說十大願王,勸進善財童子和一切華藏海眾菩薩,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迅速圓滿佛果。
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以唸佛,彼即受教稱念佛名,未滿十聲,即見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而《觀經》下品下生往生章中記載,五逆十惡,具諸多不善業的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假如有善知識教他念佛,他立即相信接受,稱念佛名,還沒有滿十聲,就見化佛授手,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唸佛得度生死。是知唸佛一法,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專仗佛力,故其利益殊勝,超越常途教道。
《大集經》記載:“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連一人證道都十分罕見,只有依靠信願唸佛,求生極樂一法,能迅速出離生死。”所以說唸佛一法,是上聖下凡一切眾生共同修習的道路,不論愚昧或者智慧,一切根性的人通通能行持的法門。這個法門下手修行非常容易,而成就的功德道果很高,用力少而收到的效果迅速。因為淨土法門專門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以修行淨土法門的利益殊勝,超越一切常途教法的修道。
昔人謂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唸佛往生,如風帆揚於順水。可謂最善形容者矣。
曾經有人說:“依靠其他法門修行,好像螞蟻要登上高山的頂,很難;唸佛求往生,好像風帆在順水中行駛,極易。”這是多麼好的形容比喻啊。
若欲研究,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諦信受。
如果想要研究,《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的《彌陀要解》,理事都達到了極致,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的第一註解,極微妙,極確切。縱使古佛再出興於世,重新批註此經,也不會比它再高妙了。不可忽略,應當仔細閱讀,誠信地受持。
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修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舍此淨土,修餘法門,亦不稍移其志。
《無量壽經》有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因此主要是在事相上闡發(淨宗的殊勝)。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種修持方法的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的程度,即使是釋迦本師、諸佛現身,讓他舍掉淨土,修習其他的法門,也不能絲毫改變他的志向。
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若夫臺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
可以稱得上是淨業行者的指南針。像臺宗《觀經疏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