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六(第5/6 頁)
須知心本是佛,由煩惱未除,枉作眾生,但能使煩惱消滅,本具佛性自然顯現。如磨鏡然,止期垢淨,勿慮無光。如醫目然,但能去翳,自複本明。
須知我們的真心本來是佛,由於煩惱沒有斷除,所以枉作了眾生。只要能使煩惱消滅,我們本具的佛性自然會顯現。就好像磨鏡一樣,只需要期望塵垢磨乾淨,而不需要憂慮鏡子沒有光亮。又像治療眼病一樣,只要能去掉遮擋眼球的眼翳,眼睛自然會恢復本來的光明。
若於垢未淨,翳未去時,即欲大發光明,曷可得乎。若發,便是妖魔所現,決非鏡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發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如果塵垢沒有磨乾淨,眼翳沒有去除,就想讓鏡子或眼睛大放光明,能做到嗎?如果發光,就是妖魔所現的,決不會是鏡子或眼睛的真正光明啊。凡是剛開始修行的人,都應該將這個道理告訴他們。復袁福球居士書
所言由佛學撮要,頓生正信,一以宿有善根,一以令嚴慈之薰陶使然。
你說由《佛學撮要》這本書,頓時生起正信,一是因為你宿世有善根,一是因為你父母的薰陶使得如此。
印光一介庸僧,於法道無所知曉,唯諦信淨土,以期帶業往生。有志願相同者,隨便酬答以自分之事業,意似有可取者,而文筆膚淺,實為貽誚高明,不禁慚惶無地。何得以理圓詞妙等以譽之,不懼膺以凡濫聖之愆乎。
我是一個平庸的僧人,對於佛法之道一無所知,唯獨真實相信淨土法門,以期望帶業往生。如遇志願相同的人,以自己的本分事業隨意回答他們,意理似乎有所可取,而文筆膚淺,實在是見笑於高明之士,不禁慚愧惶恐,無地自容。怎可用“理圓詞妙”等話加以讚譽,難道不懼怕承擔以凡濫聖的罪愆嗎?
所言唸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來信所說的唸佛三昧,說起來似乎容易,要想證得實在很難,只管收攝心念懇切唸佛,久而久之應當自然能夠證得。即使不能證得,有真信、切願、攝心念佛的功德,臨終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帶業往生。
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
按照蕅益大師的判斷,事一心不亂,尚且不是現在的修行人能夠證得的,何況理一心不亂呢?因為斷盡見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亂。破除無明煩惱,證得諸法之真實體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亂。
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
如果是內秘菩薩行,而外現凡夫相的修行人,那麼證得事一心或理一心,固然不難。如果確實是具足煩惱惑業的凡夫,事一心尚且很難證得,何況理一心呢?
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鎔餘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應當詳細看我與永嘉某居士一封很長的信就明白了。至於覺悟無生理體之後,必須還要保護維持,消除存殘餘留的習氣,這個到時候自然知道,何必預先問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樣,是涼是熱自己心裡清楚。
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餘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
否則縱然喝水的人說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居士把悟無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護護持,以致使習氣又會復發,而導致得到後又失去,所以才有這樣的問題。
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要知道,真正證得無生忍,實在是非比尋常,是破除無明證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圓教初住菩薩,也就是別教初地菩薩,談何容易。
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宏淨土之根據。
請你依照我的《文鈔》而真修實行,等到完全瞭解了淨土法門的所以然,並且對於淨土法門的信願行,都不會被其他善知識的異說所動搖,此後如果有多餘的能力,不妨再專研各大乘經論,來開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