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三十四(第2/6 頁)
何待問人。
您對於“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概念混亂不清。只能學習愚夫愚婦那樣老老實實唸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宿業消退,智慧明朗,障惑除淨,福德豐足。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那麼佛是有還是無,自己是有還是無,包括入道的門徑,西方極樂世界的確實證據等,就不需要再去問別人了。
若不專心致志唸佛,而於別人口裡討分曉,亦與看金剛經,而不知實相。看淨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信心。以業障於心,不能領會。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見光相,與未睹時無異也。倘復其明,則一睹即見光相矣。
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地念佛,而想從別人那裡得到答案,就如同看《金剛經》但不知道實相;看《淨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出信心,這是因為內心有業障,不能領會。就好像盲人看太陽,太陽固然在天上,也用眼睛去看了,但就是看不見陽光,看和沒看沒有區別。假如這個人復明了,那麼一看就看見陽光了。
唸佛一法,乃復明之最切要法。欲見實相之相,當竭誠於此法,必有大快所懷之時矣。真我欲親見,非大徹大悟不可。欲證,非斷惑證真不可。
唸佛這個辦法就是"盲眼復明"最切要的法子。如果想見到實相,就應當竭誠地使用這個辦法,那麼一定能讓您覺得疑雲消盡,真正暢快的時候。如果想親自見到“真我”,非大徹大悟不可;想親身證到“真我”,非斷惑證真不可;
欲圓證,非三惑淨盡,二死永亡不可。若論所在,則閣下之長劫輪迴,及現今之違理致詰,皆承真我之力而為之。以背覺合塵,故不得真實受用。譬如演若之頭,衣裡之珠,初未嘗失,妄生怖畏,妄受窮困耳。
想圓滿地證到“真我”,非到見、思、無明這三種惑妄全都除盡,分段、變異這二種生死永遠消亡的地步不可。如果要說"真我"在哪裡,閣下您之所以長劫以來處在輪迴之中,以及您上述不合道理的質疑,其實都是依靠著“真我”的不可思議力量。只因你違背正覺之路,而契合六塵之境,所以得不到"真我"的實際受用。就好像演若達多的腦袋、衣服裡的寶珠一樣,自始至終並沒有丟失,卻冤枉地恐懼怖畏,冤枉地蒙受窮困。
唸佛人臨終蒙佛接引,乃生佛感應道交。雖不離想心,亦不得謂獨是想心所現,絕無佛聖迎接之事。心造地獄,臨終則地獄相現。心造佛國,臨終則佛國相現。謂相隨心現則可,謂唯心無境則不可。唯心無境,須是圓證唯心之大覺世尊說之,則無過。
唸佛人臨終蒙佛接引,這是眾生與佛感應道交。雖然不離開想心,但卻不能說這只是想心所顯現的,不能說絕對沒有佛菩薩聖者來接引。心中造作地獄,臨終時,地獄相就顯現;心中造作佛國,臨終時,佛國相就顯現。說境相隨心顯現可以;然而說只有心沒有境卻不可以。唯心無境這樣的話,必須是圓證唯心的大覺世尊才可以說,才沒有過失。
閣下若說,則墮斷滅知見,是破壞如來修證法門之邪說也。可不慎諸。一一具說,太費筆墨。知一反三,當無遺義矣。
閣下您如果這麼說,就墮入了斷滅知見,就成了破壞如來修證法門的邪說!能不謹慎嗎?如果逐一進行闡述,就太費筆墨了。知一而反三,應當就沒有遺漏了。復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適奉手書,知貴地尚有儒佛心法,一肩擔荷者,欣慰無似。至於譽不慧處,頗涉世諦俗套。誇魚目逾寶珠,謂寸木高岑樓,令人慚惶無地耳。
剛才接到你的信,知道你家那邊還有將儒家、佛教的心法,一肩承擔的人,欣慰無比。至於你信中稱讚我的地方,就流於俗套了。如同誇讚魚的眼睛超過了寶珠,形容一寸短木比樓房還高,真是令人慚愧惶恐,無地自容了。
光一介庸僧,無法自給。常時行乞於大富長者之門,見其所棄之殘羹餿飯,取而自資。有不嫌酸臭者,亦復以此用施。
我是一個平庸的僧人, (在佛法的修學方面) 沒有辦法自給自足。常時間在大富長者的門前乞討,見到他們所遺棄的殘羹餿飯,就取來自我資養。有不嫌酸臭的人,也用這討來的飯菜佈施給他們。 (按,本段是印祖以比喻的方式自謙)
而徐蔚如謂其有益飢人,遂屢為流佈。雖意有可取,而文不足觀。不意竟瀆閣下青眼,感愧何極。
而徐蔚如居士認為這些殘羹餿飯 (謙指《文鈔》) 有益於飢餓的人,於是多次加以排印流佈。雖然文意有可取之處,然而文筆不足觀看。沒想到竟然蒙閣下您青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