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第1/6 頁)
接到來信,知道居士您慕道之心,極其懇切,不勝欣喜。但因我在校定《安士全書》,及其他俗務纏身,沒有時間斟酌答覆,所以遲復到今日。
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則其勢便難熾盛。譬如賊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認做家中人,則全家珍寶,皆被彼偷竊淨盡。若知是賊,不許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須令其遠去淨盡。庶財寶不失,而主人安泰矣。
貪嗔痴之心,人人都有。如果知道貪嗔痴是病,則其威勢便難以熾盛。比如賊進入人家,家中主人如果認做是家中人,那麼全家的珍寶,都會被賊全部偷光。如果知道是賊,不許他們在家中停留一刻,必須使他們全部遠去。或許才能財寶不失,而且主人平安康泰。
古德雲,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瞋痴一起,立即覺了,則立即消滅矣。若以貪瞋痴為自家正主,則如認賊為子,其家財寶必致消散矣。
古德雲: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嗔痴念一起,立即警覺明瞭,則貪嗔痴念立即就被消滅了。如果以貪嗔痴為自己家的正主,就像認賊為子,其家中財寶肯定會被消散殆盡的。
唸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唸佛時心不能懇切,是因為沒有深切體會到娑婆世界的痛苦,極樂世界的快樂罷了。如果想到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而人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一定隨宿生今世的最重惡業,墮落三途惡道,長劫受苦,完全沒有出離的日子。這樣一來,想到地獄的苦,就會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這個心一發,就如機器受電,如火藥加硫,它的力量很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的力量,不是平常福德善根所能比的啊!
被境所轉,系操持力淺。則喜怒動於中,好惡形於面矣。操持者,即涵養之謂也。若正念重,則餘一切皆輕矣。是以真修行人,於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
被外境所轉,是因為操持力淺的緣故。如此,則喜怒動於內心,好惡顯於面上。所謂操持就是指涵養。如果正念重,則其他念頭就都輕了。因此真正的修行人,在塵勞中磨鍊。煩惱習氣,必定使他們漸漸消滅,才是實在的功夫。
在家人不隨眾,各人唸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但不可執定一法,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
在家人不是大家一起修行的,每人各自唸佛的時候,坐著念,站著念,跪著念或者繞佛念,都沒什麼不可以的。但不能執定一個方法不變。如果執定一個方法不變,人就容易疲勞,心就難以相應了。
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昏沉去,當復坐念。宜按鍾,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
應當根據自己的身體和功夫的情況來斟酌,採取適宜自己的方法行持,則有益。常途通行的做法,宜先繞念,次坐念,再次跪念。如果繞、跪都覺得辛苦,宜坐念,或立念。昏沉去掉了,應當恢復坐念。宜按鐘點來唸,不宜掐珠念,這是因為掐珠難以養心的緣故。
安士全書,實為末世最勝良導。尤惜陰居士極欲全國流佈,俾大家同開眼界。由茲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災人禍。現已募得一萬餘部,尚難廣佈。今寄上通告,並辦法一張,祈閣下閱之。隨分隨力相助,隨緣隨機相勸。無力出資,則以言讚歎,令人發心,亦是功德。務使迷昧之流,聞晨鐘而夢醒。貪惡之輩,見因果而心驚。
《安士全書》確實是末世最好的良導。尤惜陰居士極力想在全國流佈,以使大家一同大開眼界。由此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災人禍。現在已經募得一萬多部,尚難廣為流佈。今寄給你一張通告和辦法,祈望閣下閱讀一下。隨力隨分相助,隨機隨緣相勸。如果無力出資,則出言讚歎,令人發心,也是功德。務必使迷惑愚昧之流,聽聞晨鐘而從夢中醒來。使貪婪邪惡之輩,見聞因果而內心驚醒。
人心若轉,天災自息。此係正本清源之道。即世諦淺近之法,而直達乎出世深遠莫測之法之最勝方便也。凡在知交,當為勸發。無信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