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一(第4/4 頁)
這個仗佛力往生的淨土一法,信心不真,靠倒不定。即使是深通宗門教下,也只是口頭三昧。想要以此口頭三昧來了生死,真是如同想要以畫餅來充飢。必然導致路途窮盡深深後悔,而毫無益處啊!
現今世道,不知將來作何相狀。尚欲以將盡之光陰,作不急之務哉。光雖有修山志之願,若非大士冥加,俾目力明瞭,斷不能從事。倘目力有餘,何地不堪纂集。而必欲往杭,借居他所耶。祈專心念佛,即是真法門眷屬。切勿來山,以致彼此為難。
現今的世道,不知道將來是個什麼樣子。還想要以有限的光陰,來作不緊急的事務嗎?我雖然有修《普陀山志》的願望,如果不是菩薩冥冥加被,使我的視力明瞭,斷然不能做成這件事。倘若視力好,什麼地方不能纂集。而必定要前往杭州,借居在他人之處呢?祈望你專心念佛,就是真正的法門眷屬。千萬不要來普陀山,以致於彼此為難。
至於必欲出家,當另禮高明知識,斷勿以光為隔礙,不便另拜餘師,致失巨益也。寧波觀宗諦法師病未好,亦不須往彼聽經。
至於你一定想要出家,應當另外禮拜高明的善知識,斷然不要以我為隔礙,而不方便到別處去拜其他師父,導致失去巨大的利益。寧波觀宗寺諦閒法師的病還沒好,也不須要到他那裡去聽經。
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己者,其繹 (y i) 思之。
古人云:少許真實勝過許多虛假,大的取巧不如笨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真心為自己的人,要好好的想想。復範古農居士書一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唯其具真信切願,方有篤行。禍害迫切,便能誠懇,優遊無事便寬緩,此凡夫通病也。
淨土這一法門,是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惟有具足真信切願,才會有實行。禍害迫切,便能誠懇,優遊無事,便會寬緩,這是凡夫的通病。
然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但未燒至其身。轉瞬則全體熾然,遍界無逃避處。尚猶悠忽度日,不能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然而當今之時,世道的局勢,就好比睡在薪柴之上。下面已經燃起烈火,但還沒有燒到身體。轉瞬就要燒到全身,完全沒有逃避的地方。如果還在悠忽度日,不能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可見他的知見是多麼的膚淺啊。
佛法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不獨淨宗修觀為然。宗家以一無義味話頭,置之心中,當作本命元辰。不計時日,常為參叩。待至身心世界,悉皆不知,方能大徹大悟。非行起解絕乎。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非行起解絕乎。
佛法各宗的修持,必到行起解絕( 用力實行到極處,徹底斷絕凡情知解與知見分別) ,才有實益。不單淨宗和修觀是這樣,宗家用一句無意義的話頭,置於心中,當作本命元辰。不計時日,常常參叩。等到身心世界渾然不知,才能大徹大悟。這不就是行起解絕嗎?六祖慧能大師說,但看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這不就是行起解絕嗎?
愚謂起之一字,義當作極。唯其用力之極,故致能所雙忘,一心徹露。行若未極,雖能觀念,則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見分別,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實利益。
我( 印祖) 認為,起這一字,意思應該做“極”講。只有一個人用力到極致,所以才導致能所雙忘,一心徹底顯露。行持如果未到極處,雖然也能夠觀念,則還是有能有所。全都是凡情用事,全都是知見分別,全都是知解,如何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