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四十八(第2/6 頁)
,行方便事。息貪瞋痴,戒殺盜淫,自利利人,方合佛意。否則心與佛背,感應道隔。但種來因,難獲現果矣。
這是因為阿彌陀佛曾經有大願說:“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如果能夠至心信樂,想要往生到我的國土,乃至只是具足十念念佛,假如不能夠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即便是十念念佛,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既然唸佛求生西方,就必須要發慈悲心,方便度化眾生。並且息滅貪嗔痴,戒止殺盜淫,努力自利利人,如此才能符合佛陀的本意。否則心念和佛心相違背,不能和佛感應道交。這樣就只能種下來世之因,很難現生得以往生西方了。
若志誠唸佛,行合佛心,心口相應。如是念佛之人,至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必然親垂接引,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此則全仗佛力,不論功之深淺,惑之有無。但具真信切願,決定萬不漏一。
如果能夠以志誠心念佛,言行符合佛心,心念與言語相應。這樣唸佛的人,等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必定親自前來垂手接引往生。一旦往生後,便可超越凡夫位進入聖賢位,了生脫死跳出輪迴,永遠遠離種種痛苦,只有享受一切安樂了。這完全是仰仗阿彌陀佛慈悲攝受之力的緣故,所以說不論修行者功德的深淺,煩惱惑業的多少。只要具足真實的信心、深切的願力,唸佛求生西方,決定能全部得以往生西方。
至於已斷惑者求生,則頓超十地。已登地者求生,則速證佛乘。所以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菩薩,皆願往生也。具十惡者唸佛,尚預末品。將墮獄者唸佛,亦登蓮邦。因茲張善和,張鍾馗,雄俊,惟恭等惡人,同出輪迴也。
至於已經斷惑之人求往生後,就會頓時超越十地菩薩的果位。登地菩薩求往生後,就會迅速證得究竟佛果。所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馬鳴菩薩、龍樹菩薩等,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具足十惡業的眾生如果肯唸佛求生極樂,尚且可以末品往生。即將墮入地獄的人唸佛,也可以高登於極樂蓮邦。因此張善和、張鍾旭、雄俊、惟恭等造惡之人,同樣也可以超出生死輪迴。
其他戒善具修,定慧均等,居塵不染,處濁恆清,克志西方,高登上品者。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何可得而勝數耶。是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以其為如來普度眾生之要道,眾生即生出苦之妙法故也。
而那些持戒和修善具足、定力和慧力均等、居於塵勞而不受染汙、處於五濁而恆常清淨、立定志向求生西方、然後命終之後高登於上品蓮臺的人,數量多得就像拱衛北斗的群星,和流向東方的河流一樣,哪有辦法計算啊?所以說千部經典、萬種論著,處處都是指示眾生歸向西方淨土。過去的聖者、前代的賢人,人人都志在求生極樂世界。這是因為淨土法門是釋迦如來普度眾生的重要法道,是一切眾生當生出離苦海的玄妙法門啊。宗教不宜混濫論(因講經者每喜談宗而發)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隨機得益,隨益立名。上根一聞,頓了自心,圓修道品,即名為宗(此約後世說,當初但只圓頓教耳)。中下聞之,進修道品,漸悟真理,即名為教。
釋迦如來演說經典,諸位祖師造作論著。宗門和教下這兩個法門,原本就是同一個佛法。從來就沒有分離過,也沒有相合過。佛法只是隨著眾生的根機而讓其得到利益,隨著其能所得利益而建立名稱。上根機的眾生一聽聞到佛法,頓時了悟自心,圓修種種道品,因此就稱之為“宗門”(這是針對後世而說,當初只是稱為圓頓教而已。)中下根機的人聽聞到佛法,次第進修道品,漸漸悟得真理,因此就稱之“教下”。
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聰利,多得聞持。率以記誦講說為事。衲僧本分,向上一著,實悟親證者少,說食數寶者多。以故達磨大師特地而來,闡直指人心之法,令人親見本來面目。後世名之曰宗。
等到了像法之時,佛法開始流入東土,當時人們的根機聰明銳利,很多人有能力聽聞記憶和受持,因此大部分人都以記憶讀誦、講經說法來作為修行之事。而於衲僧的本分之事,自心本性的向上一著,有真實體悟親身證果者非常少,將佛法當做口頭活計,說食數寶的人多。正因為這個緣故,達摩大師特地從西域來到中國,闡明直指人心之法,令人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後世之人稱之為“宗門”。
既見本來面目,然後看經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裡話。六度萬行,皆是自己家裡事。是以宗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