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四十六(第3/7 頁)
嚴經》的《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在證齊十方諸佛之後,普賢菩薩尚且教導他發起廣大的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願能夠圓滿佛果,並且以此教法,普遍勸導華藏海會中的大菩薩們求生西方呢?
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無明,同證法性,悉能乘本願輪,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禪教律叢林,無不朝暮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那些華藏海會中的大眾,沒有一個是凡夫或者二乘的根器,全部是證得四十一個階位的法身大士,同破無明,同證法性,全部能乘本願輪,到無佛世界,現身作佛。並且在華藏世界海中,有無量無邊的淨土世界。為什麼普賢菩薩還要勸導他們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由此可知往生西方,乃是出離生死苦海的玄妙法門,是成佛的捷徑啊。所以自古至今,所有禪宗、教下、戒律的寺院,無不是朝暮課誦時,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西方啊。
汝歷參叢林,何日日修習,而反生毀謗之若是也。儒書所謂習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為甚也。夫華嚴為諸經之王,王於三藏。華嚴不信,即一闡提。縱不生陷阿鼻,報終定墮無間。吾欲離苦而求生淨土,汝欲得苦而毀謗華嚴。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為謀,汝去,吾不語汝。
你參訪遍了天下寺院,為什麼你每天修習佛法,反而生起這樣的謗佛之心呢?儒書上講‘學習卻不能覺察,日用而不能了知’,沒有比您這個毛病更嚴重的了!《大方廣佛華嚴經》是諸經之王,是稱王於三藏的經典,《華嚴經》的開示不能相信,就是斷善根的一闡提。縱然不馬上墮入阿鼻地獄,果報命終之後,也決定墮落於無間地獄當中。我想要出離六道輪迴的痛苦而往生西方,你卻想要得到慘痛的果報而毀謗華嚴。你堅持你的看法,我走我的路,這就像將軍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一樣。咱倆的志向不一樣,不能一起共事,你走吧,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彼曰,道貴宏通,疑須剖決,師何見拒之甚也。嘗聞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則但證法身,當處即是寂光淨土。又何必以生滅心,舍東取西,然後為得也。
他說:“佛道貴在通達事理,若有疑問必須剖析解決,師父何必這樣排斥我呢?我曾經聽聞,毗盧遮那佛的法身,遍於一切處,其佛所住的境界,名為常寂光。那麼只要能夠證得法身,則當處就是常寂光淨土,又何必用生滅心,捨棄東方娑婆而取於西方極樂,然後才可證得佛道呢?”
餘曰,談何容易。寂光淨土,雖則當處即是。然非智斷究竟,圓證毗盧法身者,不能徹底親得受用。圓教住,行,向,地,等覺,四十一位,尚是分證。汝若圓證毗盧法身,則不妨說當處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則是說食數寶,不免飢寒而死也。
我說:“想要證得法身,這談何容易。常寂光淨土,雖然說當處即是,然而若不是智德和斷德究竟,圓滿證得毗盧遮那佛法身,便不能夠究竟徹底而親身得到受用。圓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菩薩等四十一個階位,尚且還只是分證而已。如果你能夠圓滿證得毗盧遮那佛的法身,那麼你不妨說當處便是常寂光淨土。如若不然,那麼就是說食數寶,最終不免飢寒而死啊。”
彼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宗門常談,不應有錯。
他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禪宗常常談論的,不應當有錯誤啊?”
餘曰,宗門所說,專指理性,非論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識不涉因果修證凡聖生佛之理。然後依此理以起修因證果,超凡入聖,即眾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儱侗,知見顛倒之若是也。
我說:“禪宗所說的理論,是專指自性理體,並不是針對事相修持而言。禪宗之所以這麼說,就是想讓人們首先認識到我們的自性,這個自性不涉及因果、修證、凡聖、生佛種種分別,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然後,依循著這個不生不滅的理性,再修習因地、證得果報,超越凡夫而入於聖人之地,也就是使眾生成就佛道。你怎麼能將事相和理體籠統而論,知見竟然如此混淆顛倒啊!
又汝以舍東取西,為生滅者。不知執東廢西,乃斷滅也。夫未證妙覺,誰離取捨。三隻煉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斷惑證真,何一非取捨之事乎。須知如來欲令一切眾生速證法身,及與寂光,所以特勸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