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後續(第1/5 頁)
因為敘·利·亞局勢的發展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面對他的十日亡國有很多值得說一說的東西,所以陳勇打算再和古人聊一聊。
先介紹軍事背景,因為阿拉伯民族一直遭受著壓迫,而敘·利·亞人又是阿拉伯民族中的武力擔當,常年活躍在反流浪商人的一線,號稱阿拉伯人的騎士團,所以直到2008年之前,他們仍維持著世界第四大裝甲部隊,擁有近5000輛主戰坦克4500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是妥妥的萬乘之國。一九七六年之後,他們的軍隊整編為13個師,兩個特種作戰師負責戈蘭高地,這裡是他們的重要水源地而且其首都大馬士革就在60公里外,是塊戰略要地。除此之外,其餘11個全都是裝甲師或者機械化步兵師,規模很大,其陸軍總參謀部還掌握著特種作戰司令部以及幾個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獨立師,比如大名鼎鼎的第四裝甲師。從配置上看,很顯然在他們經歷內戰之前,他們的軍隊都是一支為機械化決戰而準備的軍隊,即便是他們的特戰步兵也是用於空降和山地作戰的,用於大戰中使用的輕步兵,幾乎沒有考慮任何國內鎮壓的職能。
這在阿拉伯世界其實非常罕見,拿各個王爺國來說,他們的陸軍普遍輕裝化和小規模化,便於依託公路在各個城市之間來回高速機動,當地人向來就更重視防地雷反伏擊車這類的裝備,所以整個阿拉伯世界也就這個‘阿拉伯人的騎士團’還在保持著龐大的機械化軍團,維持著對那群流浪商人的作戰能力。
然而這樣的大規模機械化軍團根本不適用於內戰,他的機械化步兵過多,又缺乏摩托化步兵,無法在城區山區長時間拉鋸,基本沒有在各大城市打巷戰的準備,但是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同樣的一支軍隊卻在老阿薩德的率領下成功鎮壓叛亂,那時候他們又是怎麼打贏的呢。
那時叛軍曾公然宣稱他們的戰略就是在各地到處製造混亂,讓警察和安全部門不堪重負,逼迫政府出動正規軍,在這些人看來自己是遜尼派,只要逼得政府出動遜尼派官兵佔多數的陸軍參與戰爭,軍隊自己就會造反,一九八二年他們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哈馬整了一波大斗,心想等這些遜尼派陸軍官兵來了,明日在兩軍陣前只需老夫一席話,管教陸軍拱手來降,阿薩德不戰自退,但是老阿薩德打亂部隊編制,實行交叉部署,用可靠的部隊監督不穩定的部隊,避免了軍隊出現懲建制叛逃。
當然了,由於部隊之間互相監督很多人動彈不得,肯定會造成前線兵力的不足,因此老阿薩德又依託復興黨的基層組織組建了大批民兵來補充自己,在這一方面老阿薩德可謂是得天時地利人和,一九六六年復興黨左派上臺,在當地搞土地改革和集體化,由於資金技術支援不到位,集體化遭遇了失敗,大量田地被拋荒,老阿薩德藉機發起了糾正運動,立刻停止了集體化,轉而發展農業合作社,加大了對農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援,擴大灌溉區域,很快穩住了糧食產量,拉住了農民的同時,又對糧食雞蛋搞限價拉住了城市平民,掌握了民意,有很廣泛的群眾支援,復興黨在農村也得以建立了大量的基層組織,相比之下當年的叛軍反而是孤家寡人,主要是一幫被複興黨實行國有化後,損開了利益的商人在上竄下跳,所以只能搞暗殺搞爆炸,根本發動不了游擊戰,好不容易集中在了哈馬,沒想到阿薩德派上來的全是復興黨民兵直接給叛軍乾的一蹶不振,可以看出,正規軍交叉部署互相監督,建立親政府的民兵打擊反對派武裝是第一次內戰中政府勝利的關鍵。
“這倒是個好辦法,可行無法複製”。
“是啊,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本身就需要有足夠深的基礎才能實行”。
“”
但是這一套有一個軟肋,甚至可以說這個軟肋或多或少的導致了他兒子將接手一個爛攤子,那就是國家主導的模式,你必須依託於強大的國有經濟,當年他們站在對抗流浪商人的第一線,靠著阿拉伯騎士團這杆旗幟,還能夠收到各方的援助來維持他世界第四的裝甲部隊以及對國內經濟的持續投入,但是如果有一天這些沒了呢。
隨著91年毛熊死了,阿拉伯國家也各生異心,援助也沒有了,這個問題就擊中了老阿薩德執政的最大軟肋,政府沒錢了,那麼以前政府主導的工程都搞不動了,下面的人心慢慢的也就散了。
“一個聯盟的解散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
“畢竟是曾經領導世界一極的存在,震盪的餘波就能讓一些小國吃不消了”。
“嗯,果然國土面積比什麼都重要,國家太小,哪怕胸有溝壑,實行計劃也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