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毛熊與玉米 二(第2/2 頁)
鍵的,1962年,毛熊美工型土地所適用的化肥量與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相比,差距懸殊,在缺乏營養的情況下,玉米生長得不到充足的養分支援,產量自然難以保證,最終這場玉米熱也就成為了笑柄,慢慢落下帷幕。】
故事結束,一場原本以為高產種子能解決一切問題的白日夢徹底破碎了,而此時天幕下。
漢-劉徹
“陛下,出海一事還要繼續嗎”。桑弘羊說的是好久以前的計劃了,當時他們聽到海外也就是美洲那有片高產作物,再加上蒸汽機的出現,導致他們覺得自己能出海了。
“這個嘛”。
桑弘羊:“陛下,此前不知遠洋的危險,臣也見識過下面那幫人搞出的地球儀,路途遙遠啊,而且新種子也要大量時間培育高產,不太可能一下子就適應本土的,各方面都不可能達到後世超市裡的那樣的”。
劉徹:“是啊,更糟糕的事,到時候差距大了,最後民眾會接受不了的....”。
“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於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絡”,劉徹回憶著之前看過的語錄,也是明白自己以前就是犯了這種錯,連同大臣一起對未來有種盲目自信,就和玉米書記一樣,太著急了,但他劉徹還有機會,得及時止損。
就這樣,兩人一個放梯子一個順勢就下去了。其實計劃早就已經不受關注了,但又不太好無理由的暫停,都說君無戲言,突然取消,是不是有點太影響皇家信譽了,就是這樣有些兒戲的理由,卻是許多皇帝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兩人一唱一和,就把去美洲找種子的計劃先擱置吧,改沿海跑一跑去各個島上埋地標了,萬一溜達著就在東南那片群島找著好東西了呢。
唐-李世民
看到天幕說的故事,李世民就他們之前的遠洋計劃提問,下面的臣子自然明白這是在議的什麼事,魏徵回覆道:“陛下,這地就那麼一些,哪怕有高產作物也不是一年兩年能推廣的,連習性都沒摸透,就急急忙忙的大面積種植,萬一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房玄齡接了一句:“更重要的是,農夫需要大量時間學如何種植和打理新作物,他們沒那麼容易接受的,誰敢用身家性命去賭”。
李世民看了看其他人,問道:“你們呢,什麼想法?”
“臣也不敢相信新作物就一定能解決問題,那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去培育,去適應本土提高產量,那有一出來就能大豐收”。
“臣附議”。總的來說,其實就是抗風險能力差,不太敢嘗試,更何況是一種沒見過,要漂洋過海去尋找的新作物。
李世民此時則是想到一件其他的事,遠洋要是人員損失太多,對皇家名譽可不是什麼好事,這種事最好外包,自己做金主就好了,想到這,李世民說道:“造船還是要繼續,畢竟還和貿易有關,至於特地去尋種子這事,交由民間那些有膽量的商人去資助完成吧,就說有大發現的,重重有賞,具體你們寫個摺子呈上來”。
“陛下英明”。
除了改變出海計劃,各朝代的人把重心放到了另兩件事上,一是育種,還有就是肥料,雖然不知道化肥是什麼,但河底淤泥,牲畜糞便等等之類的早就開始使用了,他們打算繼續研究這些東西,說不定化學就慢慢發展起來了呢,還是這些方法來提高產量更實在一些,至於其他高產作物....不急,可以有,也可以暫時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