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歸離原下歸離集(第1/2 頁)
“歸離集的寶藏,還真是隱秘。先去看看那邊怎麼樣了。”
他回到最初的石亭式建築,看向水槽。
水槽裡已經沒有油漬了。
而根據五個受身木頭人存備的資訊,海面也未曾有什麼異常。
莫名坐在臺階上,伸手撈出一點漕水,舌頭點了一點。
沒有味道,不是海水。同他之前嚐到的味道並不相同。
可是油漬確實不見了。如果不是連通海水,那至少也是一個活水漕。
然而看上去無法發現有什麼明顯的水的流動,無法判斷水口在哪。
“這裡應當是有水利管道才對,將上下方的水進行流通。甚至說不定同地下水有交換,完成水迴圈。”
莫名繼續看著地圖。
這歸離原上,只有零星幾個建築,這樣的規模,看上去不像是一個繁盛的文明,甚至不像一個團結的文明。
因為一個文明,在不大的一塊疆域,其建築多是集中的,連續的,擁擠的,可這一塊算不上多大的歸離原上,竟然有三個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系,以及一些零散的小型衛星遺蹟。
完成城市分工的前提是,單一城市壓力過大或者作用飽和。難道那時候的歸離集就已經有分出三座相對的大城的水平了嗎?
他也不知道。
他爬到最中央石亭的頂頭,看著四周。
他在行走的過程中注意到,歸離原有大水沖刷的痕跡,可能曾經經歷洪水。
這裡是這片遺蹟的中間部分,然而這裡並沒有顯示它曾經發揮過什麼實際作用。
它不能居住,沒有警戒,沒有供奉,甚至不能娛樂。
“這樣的建築,怎麼會成為城市中心呢?這不是浪費資源麼……
或者這裡不是城市的中心?”
從地圖來看,這裡確實不是歸離原的中心。
但這說明不了什麼。
他坐在頂層,將兩個鳥蛋裝進揹包。
“如果是文明被摧毀,導致只剩下這些遺蹟殘留,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總感覺哪裡不對勁……”
這石亭明顯是可以作為了望塔的,然而卻沒有哨塔的完整結構,沒有梯子,連梯子存在過的痕跡都沒有。
“歸終善揚塵,遮天不知幾千裡……以巖為器……”
如果這兩個人有誰在這裡戰鬥,那麼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會是什麼呢?
是文明的崩毀麼……
他想了又想,這兩位的能力,對這片土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不對,不是文明的死活,是地形的改變。
無論是歸終還是那位“巖神”,一者能令塵土蔽天,則可埋覆大地;一者能驅石走巖,則可起落溝壑。
文明是否會因此消亡不敢保證,但是地形的影響是難以避免的,因為物質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出現,它們是動態平衡的,那麼操縱沙石,就必然會改變原來的地形。
他想起了之前的那個圓形水池,似乎是有廊橋支柱使其與這裡相連,那些記錄文字的石碑,無疑是後來再立的。
而歸離原那條沒有出海口的內陸河,在這種平原上,哪怕是大水衝擊,也沒有保留的條件才是,早就該乾涸了……除非,有地下水道連線。
如果說,這個遺蹟坐落的山體,是由塵土和石頭後來填埋形成的呢?在山體之內,有著歸離集曾經的真正的建築主體,而這個方臺,僅僅是建築的頂端,以做裝飾之用,或者曾有警戒之責,也未為不可。
再或者,飛塵呼嘯,洪水滔滔,將原本並不是用釘鉚連線而是單純倚靠上去的並不沉重的梯子摧毀,並且將這瞭望臺磚面打磨平整,致使這裡沒有了瞭望痕跡,也未必不可能。
而這水槽,其實就是透過管道結構與下面相連,地下水透過水泵為高層供水。
那麼,只要證明這下面存在著真正的古蹟,留存地面的不是地基而是建築頂,並且找到水泵或者有類似功能的供水系統,那就能夠證明,真正的歸離集,在現在的歸離原下面。
或者,曾經的歸離原與瑤光灘之間,並沒有水道間隔呢?
莫名興奮起來,雖然這種想法未必正確,但是看上去似乎合理。
中間的是歸離集真正的大城,另外兩個都是小的堡壘、據點、衛星建築,這樣的安排完全說得通。
那麼,這片歸離集,絕對是有秘密的,只是璃月的考古學家難道都沒有發現嗎?也是,如果不是自己偶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