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康熙帝密旨(第1/2 頁)
夜色降臨,村莊恢復了寧靜,但徵大人的院落中卻燈火通明。那道明黃色的聖旨與蓋有皇印的密信擺在書案上,散發著非同尋常的威嚴。白日的喧囂已經過去,但康熙帝的意圖卻清晰地擺在徵大人面前。
隨聖旨而來的那名太監,並沒有在聖旨宣讀完畢後離去,而是悄然留下了另一道密旨。他特意等到村人散去後,才將密信遞交給徵大人,並以一種鄭重的口吻說:“徵大人,這封密旨,是皇上對您特別的信任,請您細讀,深思。”
徵大人接過密旨,指尖觸碰到絹布時,感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分量。他屏退旁人,將密旨展開,燭火搖曳下的幾行字映入眼簾:
“徵某:朕深知汝心向田園,然國事不可無人。賞賜非但表彰,更盼汝巡遊大清,考察風俗,查實民生,朕欲知民意之真,政務之實。此乃密旨,汝須以遊歷為名,暗中察訪,事無鉅細,書信稟報。若遇奸邪,不妨執劍問罪,朕特授御林軍及大內侍衛之指揮權,以助汝行程無憂。慎之,欽此。”
密旨言辭簡練,卻包含深意。康熙帝顯然對徵大人有著深切的期望,不僅希望他享受賞賜,更是要他肩負重任。
清晨的決定
翌日清晨,徵大人立於院中,面對密旨陷入沉思。黃金萬兩與豪華馬車的賞賜,似乎是讓他安享晚年的禮物,但這道密旨卻徹底改變了它的意義。這已不再是單純的遊歷,而是帶著使命的考察,甚至可能暗藏風險。
“康熙帝果然深謀遠慮。”徵大人輕聲說道,“這是把我重新拉回局中的手段,但也無法拒絕。”
他抬頭望向遠山,目光中閃過幾分決然。他明白,自己多年的隱居並未讓朝廷遺忘,反而成為了康熙帝信任的象徵。
一旁的僕人見徵大人久久佇立,小心翼翼地上前問:“大人,您真的要啟程嗎?”
徵大人淡然一笑,道:“皇命在身,不可推辭。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為了天下百姓。”
準備啟程
訊息傳開後,整個村子都熱鬧了起來。村民們得知徵大人將駕著豪華馬車巡遊大清國,紛紛跑來送行。他們帶來自己種的蔬果、醃製的鹹肉,還有一些手工縫製的衣物,為徵大人的旅途盡一份綿薄之力。
“徵大人,您去了外頭,可別忘了咱們村啊!”王老漢遞上一罈酒,語氣中透著幾分不捨。
徵大人接過酒,鄭重道:“放心,無論走多遠,我都會記得這裡是我的根。”
隨從與侍衛
康熙帝的密旨中提到,御林軍和大內侍衛會全程護航。當天傍晚,十餘名身著盔甲的御林軍士兵和兩名大內侍衛抵達村莊,他們個個身材魁梧,目光銳利,帶來了皇帝的另一道指令:
“皇上特令我們護送徵大人周遊全境,確保大人安危無憂。若有任何突發情況,我等可隨時聽令調遣。”領頭的侍衛恭敬地向徵大人行禮。
徵大人點頭,他深知此行的風險,但這些士兵與侍衛的加入,無疑為他的旅途增添了保障。
啟程的第一步
三天後,徵大人的馬車在村口整裝待發。豪華的馬車引來不少村民圍觀,烏黑的車身上鑲嵌著金線與流蘇,顯得氣派非凡。而車內更是舒適至極,鋪著柔軟的錦緞,角落放置著一隻小桌,方便隨時記錄觀察所得。
“走了!”隨著車伕一聲輕喝,馬車緩緩駛出村口。
村民們揮手送別,目送馬車漸行漸遠。徵大人坐在車內,拉開窗簾,向外張望著。他心中明白,這趟旅程並非簡單的遊歷,而是關係著百姓疾苦與國家命運的一次重要考察。
民情初探
行至數日,馬車已越過數個村鎮。徵大人一路觀察當地的民情民意,發現有些地方欣欣向榮,而有些地方卻隱現困苦。他不動聲色地將所見所聞記在隨身的筆記中,心中已有初步的判斷:大清雖國勢漸穩,但部分地區的賦稅沉重,導致民生凋敝。
一日中午,馬車停在一個小鎮的茶館外,徵大人微服進入,尋機打探。他坐在角落,聽著周圍的茶客談論,突然聽到一名商人憤憤不平地說道:“如今的官吏只知道搜刮,哪裡顧得上百姓死活?朝廷難道就沒有人察覺嗎?”
徵大人眉頭一皺,心中暗想:看來問題不僅在地方,更在官員治理。
險境與侍衛的作用
幾日後,馬車行至一處偏僻的山道,忽然有一群劫匪衝出,將馬車團團圍住。他們手持大刀,目露兇光,顯然是盯上了這輛華貴的馬車。
“留下財物饒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