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征服者當縣令(第4/5 頁)
緩道:“我知你心向百姓,然而朝堂之上,非僅僅憑一腔熱血便可成事。你可知,改革若非一步步深入,遇到阻力反而激化了問題?朝廷的阻力大多來自不願放棄權力和財富之人,朕派你去江南,就是要親眼見證這些人對改革的抗拒。”康熙帝微微停頓,似乎在考量征服者的反應。
征服者聞言,不禁暗暗揣測,原來康熙派他至江南,竟是為了讓他親身體驗這些勢力的掣肘之深。康熙眼神中透出絲絲讚許之意,繼續道:“若江南改革順利,則大清朝之根基可固,然而一旦江南局勢動盪,天下效仿,便非朕所願。徵愛卿以為如何繼續此政而不動天下之怒?”
第二天,康熙召集了一場廷議,議題正是征服者在江南推行的改革。滿朝文武百官齊聚,隨著大臣們的紛紛發言,朝堂上掀起一片波瀾。許多保守派官員認為,江南改革加劇了賦稅分歧,擾亂地方秩序,甚至動搖了朝廷威嚴。而支援改革的官員則表示,江南百姓因改革而生活改善,縣域發展迅速,是康熙治國理政的有力佐證。
朝中老臣重重叩首,勸阻道:“皇上,百年大計當以穩為主,江南雖地處富庶,但歷代動盪不斷,稍有變故便影響京城。徵大人年少有為,惟恐舉措激進,激發民怨。”康熙面色平靜,未有回應。
此時,征服者步出班列,語調鏗鏘有力:“臣愚見,江南之地雖勢力盤根錯節,然此非百姓之過,乃世族鄉紳壟斷田土、逼迫良民所致。臣所行之新政,不過是以公平之心取信於民,百姓安居,方為國家之幸。”他的話語在大殿中迴盪,幾位支援改革的年輕官員暗暗點頭。
康熙目光轉向其他大臣,沉吟道:“徵愛卿所言非虛,然地方之亂亦與此相關,朕之用意不僅僅在一縣一州之興衰,而是要統籌全域性,如何平衡二者,還需諸位再行斟酌。”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靜默無聲,所有大臣不敢貿然回話。
廷議結束後,康熙單獨召見征服者,他語氣溫和地說道:“徵愛卿,朕深知你為民請命的誠心。若要成就一番大業,必然要承受眾多非議,朕早已心有定計,惟希望你能更深思熟慮。”康熙走到窗邊,遙望遠方,彷彿看到江南的富庶與百姓的笑顏,接著說道:“朕賜你兩個月時間,擬定一份全域性之策,為江南,亦為天下。”
征服者心生敬意,心領神會地跪拜,口中道:“臣定不負聖上所託,願為大清之興榮盡心竭力。”
回到府邸,征服者潛心思索,反覆斟酌。在朝中激烈的反對聲中,他意識到,若改革過於急迫,勢必引發更多抵抗。於是他決定在總結江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出分階段、分割槽域的改革策略,以期平衡各方利益。首當其衝的是賦稅改革,以公平為核心,但適度讓利鄉紳,使其能配合政策推行。
他還提出建立基層機構,使百姓有參與決策的權利,既為朝廷行方便,也讓百姓信任改革的真正意圖。此外,他將稅制逐步過渡的時間拉長,以減輕地方豪強的抵抗,減少社會動盪的可能。
征服者將自己兩個月來的思慮整理成一份奏疏,詳細闡述各地施政的利弊,並遞交康熙。奏疏呈遞後,康熙仔細閱讀,稱讚他的遠見卓識。康熙對征服者的信任愈發加深,下令全朝試行征服者的新政方略,先由江南地區試點,逐步推向全國。
江南的成功試行為全國提供了良好的榜樣。征服者的施政策略逐漸向全國推廣,使大清朝內賦稅更加公平、社會矛盾減少,百姓生活逐步改善。康熙朝以此為契機,完成了一次重大政治與經濟的轉型,開啟了大清王朝的盛世景象。
征服者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隨之逐步提升,但他始終保持著初心,心懷對百姓的關愛,不為榮譽與利益所惑。每當他聽到地方百姓對新政的稱頌,他便感到無比欣慰,覺得自己這段艱難而漫長的路走得值得。
康熙的認可使得征服者在朝中聲望漸增。然而在聲望與權力伴隨而來的並非皆是欣慰。隨著新政的推行逐步落地,征服者愈發感到來自朝中各派勢力的壓力。這些朝臣中有些是為了自身利益,另一些則是出於對改革的疑慮,不少官員已開始在暗地裡串聯聯手,意圖掣肘甚至打壓征服者的影響力。
每每深夜難眠時,征服者便不禁回想起初赴江南之際的那種心無旁騖、為百姓竭盡全力的初心。他深知朝中勢力的複雜,隱隱萌生出功成身退、重返江南的念頭。江南的山川河流與百姓笑容在他心中始終充滿吸引力,而今他面臨的一切竟有了重歸江南、安享平淡的渴望。然而他明白,若此時退出,則新政勢必失去推行的有力支撐,或將功虧一簣
就在征服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