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康熙帝的選擇與征服者(第2/5 頁)
水平有所改善,社會的不滿情緒逐漸減弱。
征服者漸漸意識到,改革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但正是這條道路,承載著清朝未來的希望。雖然目前仍然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堅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能夠帶領清朝走向更為繁榮與穩定的未來。
康熙帝和征服者的改革之路,雖然充滿了曲折和反覆,但這一路上的堅韌與智慧,逐步積澱成了清朝歷史上的一段光輝篇章。這段歷史,不僅僅屬於康熙帝與征服者,更屬於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堅持變革,勇敢追求理想的普通百姓。
在經過前幾章的鋪墊後,征服者在康熙帝的改革風潮中愈發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這一章將繼續深入探討征服者在清朝的歷史背景下,面對複雜朝局的挑戰,以及他在推動變革中的角色。
在康熙帝執政的晚期,為了增強國家的統治力,他逐步推進一系列改革,著力解決地方治理腐敗、民生匱乏的問題。在這股改革風潮的推動下,縣級學堂的教育質量也在康熙的重視下得到提升,以期培養更多有擔當的官員。征服者,作為學堂中的佼佼者,開始明白到自己的努力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功名,而是為了為大清王朝注入新的活力。
這一年,征服者即將迎來一場縣級大考。不同於往年,縣級大考不再是單純的書面考試,而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康熙帝親自發起的官民共議政策,旨在選拔出具有實幹精神的年輕學子。征服者很清楚這次考試是他展現自己能力、進入官場的最佳契機,同時也是他踐行理想的第一步。
考試當天,征服者早早來到考場,場地氛圍嚴肅而莊重。他身旁是志同道合的學友們,大家雖在心裡互相鼓勵,卻都能感到一股無形的緊張壓力。征服者注意到,今年的考題異常寬泛,尤其針對地方治理的實務問題設計了一些考察,如稅收制度的弊端、鄉村扶貧和民間疾苦等,這些都在康熙帝改革計劃的範疇之內。征服者心裡清楚,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較量,還是思想深度和視野廣度的考驗。
隨著考試的進行,征服者快速在腦中整理之前學習過的內容,結合康熙新政的方向,迅速撰寫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地方官員應當主動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疾苦,合理調整稅收政策,以緩解民間的貧困。他又提出,縣級學堂應當推廣基礎教育,提高民眾的認知水平,使之能明辨是非,進而自我管理。這些想法和康熙的改革方向不謀而合,也讓征服者對自己的答卷更具信心。
考後,征服者和同窗們都在等待考試的結果,幾日之後,卻收到一個出乎意料的訊息——康熙帝的特使親臨縣級學堂,打算對部分成績優秀的學子進行面談考察。這一訊息讓整個學堂沸騰了,眾人紛紛猜測,是否有人能夠得到特別的關注。征服者知道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如果能在特使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幹,就有可能獲得皇帝的青睞,從而進入更高層的決策圈。
面談當天,征服者帶著一絲激動又不乏緊張的心情進入了會客室。特使是一位威嚴而不失親切的長者,他從征服者的答卷談起,問了幾個尖銳的問題,如:“在你的理想中,地方治理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以及“你如何看待朝廷與地方關係的調整?”
征服者在回答時儘量保持鎮定,講述了他在答卷中的構想,並補充了自己對康熙改革的見解。他坦率地表達了對現行政策的一些看法,並指出地方官吏的弊病是改革的主要阻力,認為需要加強廉政教育與官員考核。他的大膽言辭使得特使露出一絲讚賞的微笑。
特使又問:“倘若朝廷將你委以重任,你有何打算?”征服者心中一凜,感到一股沉甸甸的責任,他鄭重回答道:“如若朝廷信任我,願意效忠國家,將康熙皇帝的改革之意真正落實到百姓中,做到不負皇恩。”
幾日之後,征服者被召到縣衙內,得知特使將他的表現記錄成文,上報給康熙帝。隨後,康熙帝對這一新一代學子的才幹表示欣慰,決定在未來的選拔中增加改革意識強的青年人。此後,縣級學堂的教育方針得到調整,注重培養學子的實踐能力,要求學子們不僅要了解書本知識,還需深刻理解國情與民生,這一政策很快在全國推廣開來。
征服者也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更沉重了。他明白,自己不再是單純的學子,而是一名可以為大清國效力的潛在官員。
征服者回到學堂後,心情沉重卻充滿期待。特使的面談彷彿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他真實地感受到朝廷對年輕學子的關注和期望。特別是康熙帝親自推動的改革潮流,顯然不僅是針對上層朝堂,已經逐漸延伸至地方,乃至他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