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新來的女老師真的好漂亮啊(第6/9 頁)
大臣中暗藏勾結的勢力,特別是南方的一些地方權貴,早已形成黨羽,甚至在暗中對抗朝廷的命令。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相爭,導致亂世到來。素月姑娘可知,這樣的歷史,是否有可能再度上演?”他故意挑起話題,試探她是否會流露出什麼隱秘的線索。
素月微微一笑,眼神幽深,淡淡道:“大人想多了。雖說歷史有重演之道,但當今的聖上雄才大略,國家正值盛世,豈能輕易動盪?不過……”她停頓片刻,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有時候,盛世之下未必無隱患。風平浪靜之下,潛流暗湧。若無人察覺,難保不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突然爆發。”
征服者心頭一震,素月的話似乎透露出她對當前局勢的深刻洞察。她言語間不經意流露的憂慮,讓他更加確信,這女子並非只是簡單的教習,而更像是康熙安排在朝中的一雙“眼睛”,目的是捕捉這平靜表象下的暗流波動。
素月轉身,繼續將目光投向書卷,繼續說道:“自古興衰,成敗皆在一念之間。東漢末年,漢靈帝因沉迷享樂,疏忽朝政,終使朝廷腐敗,外戚與宦官貪婪成性,官官相護,民怨沸騰。歷史告訴我們,治國之道,必須內外平衡,若一方獨大,必然危害社稷。”
她的語氣不輕不重,但卻彷彿在隱晦地提醒某些東西。征服者若有所思,康熙年間,朝中不乏貪腐之風,一些地方權貴勢力龐大,甚至開始暗中積蓄實力,試圖脫離朝廷的掌控,尤其以江南一帶最為突出。而素月在講述時雖未明言,卻一再提及“內外平衡”,似乎是有意指向江南局勢。
素月略一停頓,轉過頭,目光平靜地望著他,緩緩道:“在治國理政上,許多事情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千絲萬縷相連。小事不察,日積月累,便會成災。譬如,私鹽氾濫,表面上不過民間小利,實則其中牽涉著龐大的利益鏈,若不加遏制,久而久之,恐會成為民怨的導火索。”
征服者聞言,心中再度掀起波瀾。素月雖未明言江南私鹽之事,但其話語間的隱晦暗示無疑是對當前局勢的點撥,甚至透露出她對地方權貴的警惕和對朝廷未來的擔憂。征服者瞬間意識到,她對江南一帶的動向洞若觀火,甚至對私鹽販賣的背後黑幕早已瞭然於心。
素月緩緩合上書卷,目光落在書桌上的蠟燭上,燭火微微搖曳,映得她的眼神有些恍惚。她沉默片刻,語氣放緩,卻更顯出一種沉重:“大人,可知一樁小事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眾多人的命運?私鹽之利雖微,卻足以令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朝廷若不從根本治理,江南大地必將成為隱患之源。”
征服者點了點頭,表面上鎮定,內心卻已然激動不已。他此刻愈發確信,素月不僅僅是康熙的密探,更是參與策劃朝廷穩定的關鍵人物,她深知地方勢力的問題,甚至將其視為國家隱患,時時警惕。
他沉吟片刻,試探性地問道:“若按素月姑娘所言,江南私鹽氾濫之事,是否早已觸及朝廷底線?”
素月神色如常,冷靜答道:“朝廷命官若能體察民情,盡忠職守,許多隱患早已消弭於無形。然而貪官汙吏從中作梗,若不肅清此風,恐難免江南一帶生變。”
她言辭之間雖未明指任何一人,但所提之事卻彷彿指向某些朝中人物。征服者心中暗暗忖度,她這番話極有可能是在警示自己,同時也是為康熙帝所佈的棋局提供關鍵提示。
素月又道:“興亡之道在於明察,聖上年少有為,天資卓越,然朝廷之人眾口難調,若有奸佞潛伏其中,怕是日後國家大事難以明晰。若想治國,仍需清除隱患,方能大治。”
征服者從她的言談中捕捉到一些深意,她似乎在暗指某些朝中大臣的陰暗行徑,甚至對康熙的某些策略充滿隱隱的憂慮。素月雖是教書育人,卻透過講解之辭,向他隱晦地傳遞出一種使命感,那是關於國家社稷、朝堂安危的極深憂慮。
“國家大事,非一朝一夕可成,亦非一人之力可支。”素月的目光如寒潭深淵,冷靜無波,帶著一種淡淡的清冷,“朝堂如局,每一步都關係著無數人的命運。大人身處要位,更需心懷大局,方能不負陛下重託。”
她目光落在征服者身上,彷彿透過他的外表,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征服者被她這冷靜深邃的目光注視,心中不由一震。他意識到素月不僅僅在點撥自己,更像是在試圖提醒,若想在朝堂立足,必須對國家大局有所覺悟,不可被一己之私矇蔽心智。
二人目光交匯,一時間,彼此心中似乎都多了一層不明的默契。素月不動聲色地將書卷合上,站起身來,“大人,今日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